很多适应都从细节开始
Kimmy 约克大学本科 卡斯商学院硕士
Kimmy念完高一就去了英国留学,当初算是一个比较 “小龄”的留学生。但在赴英国之前,她在国内一直是读寄宿制学校的,而且也曾去澳大利亚做过一个月的交换生,可以说在独立和自理能力上已经具备一定的素养。她自称,到了英国后,基本没什么很大的不适应,无论生活和学习都能很快跟上节奏。
由于一开始去英国读A-level课程,她所在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各方面的规矩特别多,要说不习惯还是这些规矩。比如,学校规定不准带水或食物进入教学楼、冬天再冷女生也要穿裙子、等级观念很重,低年级生一定要让着高年级生等等。不过这些对Kim鄄my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慢慢习惯就是了。
生活细节方面,一开始最大的不适应是过马路,因为交通方向与国内是相反的。此外就是到了英国最好马上就去开一个账户,这样很多和钱有关的事情就会方便很多。HSBC、Barclays、Natwest、RBS是当地几个比较有规模的银行,在各地分行很多,相对比较方便。中国学生大部分会选择HSBC。
学习上,由于老师不会来逼着学生读书,鼓励学生自学,所以自己不努力也不会有人来管。还有语言上肯定会有个过渡期,不懂就要问,多跟当地人沟通,进步就会很快。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或者过于害羞,要不然适应过程就会很慢。基本上,当地人看起来都很友善,特别是当地的老太太非常喜欢拉人聊天,利用这个机会多熟悉当地情况。平时女生就多找男同学说话,男生就多找女同学聊天,让他们帮忙纠正发音,非常管用。[FS:PAGE]
找个二房东做切入点
Michel赫尔大学本科 斯爵斯克莱德大学硕士
Michel到英国的第一天,对他来说简直是场噩梦。由于事先就联系好了Homestay,他一到达就直接住进了房东家。然而他得到的住房条件跟自己原来的想象相差甚多,其实就是住在二房东的客厅里,连一扇保护隐私的门都没有,任何人都能进出。而且他发现二房东身上布满文身,Michel用有限的英语能力都能听出他满口粗话,进进出出的朋友也差不多是同样的类型。第一个晚上,Michel害怕得简直要哭出来。不过后来才发现,其实那些都是好人,样子虽然看上去可怕了些,待人处事还是不错的。
但一开始,出于对二房东的敬而远之,Michel不敢对他们说任何话,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就不敢开口讨教。与此同时,他发现楼下另有一个二房东,那似乎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因为至少看上去那位大叔还像是个能够寻求帮助的人。没办法,第二天Michel只能坐在门前等待,硬生生等了4个小时才等到那人起床。Michel硬着头皮向对方请教,请他带自己去坐轻轨、去熟悉周边的一切、去处理一些必要的事务,甚至之后还和他一起做饭。那个人后来成了Michel在英国的“干爹”,可以说在英国对生活的启蒙全是由这位意外请来的“干爹”所传授的。
有朋友就不怕寂寞
伦敦大学BettyWang
初到英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幸好Betty有长居英国的姐姐一直陪伴左右。但是总这么呆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这时姐姐就发挥出长居于此的优势,把Betty带出去和她的朋友们碰面。大家一起玩,逐渐就熟悉起来,Betty在英国终于不再是孤身一人。
而且有朋友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帮助你很快通过语言关。 Betty是高二时去英国的,语言底子还不是很好,为此只能随身带着一个电子词典。原本在别人的BLOG里看到还觉得有点夸张,到这里才知道很多中国学生都这么干,管他面子不面子的,实在听不懂就装傻充愣。经过半年时间,Betty的语言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英国经常下雨,这种阴沉的天气里很容易引发出Betty的思乡之情,这点相信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有。写信和打电话是每个人最常用的抒发方式,Betty每次跑邮局都能看到几个经常过来寄信的留学生。国内的同学也会在圣诞节的时候集中寄信过来,每次思乡之情泛滥的时候,把这些信一张张摊开在地上细细欣赏,也是Betty缓解乡情的一个方法。很多人也会担心突然改变教育环境会让人手足无措,其实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很友好,会悉心指导你习惯学校的种种。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不要顾及面子,尽情去咨询学校的老师或同学,他们会帮到你明白为止。最后要说的就是,不要对未知的留学生活产生恐惧,那是你崭新人生的又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