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华报摘要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通过说起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年多前,中国与韩国就开始为端午节在申报文化遗产上争持不下。

    其实,包括不久前申遗受认的澳门葡萄牙殖民建筑群,中国目前已拥有31项世界人文遗产。据知排队等候申遗项目还真不少,江西的三清山要申遗,中医药要申遗,连四大民间故事都有人建议要申遗。为何众多项目都想列队赶搭申遗快车呢?

    “世界级”=经济效益?

    说白了,申遗后该文化就增值,无论名胜旅游、音像或文字出版、庆典活动、只要“开发”起来就是经济收益。

    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家冯骥才说得好,民俗节日原本就是自己的精神文化遗产,并不是它只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是宝贵的。如果自己的文化遗产只在乎一个外在的名,自己没有对它的精神内核去挖掘和提倡,那即使申请下来,也是不完整的。

    他还说,世界上有几千个节日,如果都变成文化遗产,那么文化遗产也就不重要了。他强调民族文化贵于自尊、自爱,因此,不必什么都“申遗”。

    全球化之下的文化危机感

    “向权威求认定”的心态,其中也有部分人是在全球化明显倾向下而产生对本身文化危机的惶恐感。

    一般惯用的借口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身份及根源将会丧失。

    但笔者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都不该是难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真正借口,最关键的应该是有没有诚意维护自己的文化审美判断——这其实跟遗产受外界认定与否是没直接关联的。

    再深看一层,这也是一种国际公共关系。假如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能有透视这个体系里种种逻辑的智慧,只要自己文化身份拿捏得紧和守得稳,那么所谓全球化过程里一些社会表象上的洋化,充其量只是一种外态模仿,根基与内在部分应该还是巩固的。

    中国五千年来在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吸纳及双向同化上都拥有丰富经验,在这点自信上,当下赶紧进行内部文教,加强广大群众的传统精神审美,才是比向外追索“世遗认同”更为实际的行动。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吴韦材)

 


  

上一篇: 联合早报:靖国参拜不是美化军国主义又是什么?
下一篇:星洲日报:日本不可忽视邻国的看法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