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其他的中国学生不一样,我在十年级以前并没有仔细想过要上哪一个大学。记得那时我们家也并不特别注重"名牌",父母的意见甚至是,如果争取不到资助,就上我们所在的美国新泽西州学费便宜、教学质量也不错的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说到底,师父领 |
与很多其他的中国学生不一样,我在十年级以前并没有仔细想过要上哪一个大学。记得那时我们家也并不特别注重"名牌",父母的意见甚至是,如果争取不到资助,就上我们所在的美国新泽西州学费便宜、教学质量也不错的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说到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成不成材,主要是看自己是否努力。但后来这种想法一定改变。
许多过来人对我们说,尽管在课堂内,名牌大学的教育质量不一定比一般的"非名牌"大学好多少,但在课堂外,名校学生和教授的素质却能比一般大学高出一筹。在一九九八年五月中国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前华人校长田长霖博士说,未来的大学必须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 ,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课堂上学到的多。这番话也指出不能光看课堂上如何。大学本科四年是人生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你交下什么朋友、建立什么社会关系、认识什么教授、被哪种人影响、被哪种学习环境薰陶、遇到什么样的机会,这都与你去哪所大学至关重要。这此,尤其是"机会",也许就是名牌大学能给你提供的最重要的资源。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社会各界--研究院的招生工作人员、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各种基金会的项目审核小组成员--简而言之,那些可能决定你的未来命运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名牌大学有一种固定的印象。"名牌大学"被社会各界推崇,这已是既成事实。它们的一举一动会比"非名牌大学"产生的社会影响要广泛,它们在人的心目中确实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优秀"与"杰出"的代名词。不管你是否赞同这种印象,它们的确是许多人做出选择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这一点看来,那些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们急切地想要子女们进 "名牌大学",也是不无道理更无可非议的。
还有,名牌大学的名气到底从何处而来?名牌大学不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像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多年,在高校林立、激烈竞争中稳居美国高等院校的榜首,靠的是实力,绝不是浪得虚名。一个学校的实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取决于财力是否充足,招生是否严格,教授的教学质量如何,它在各个学术领域的影响大小,以及学校本身不断创新,随著社会需变化而调整的弹性。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名牌大学不是十全十美,要不是学生成材的绝对保证。我想这一点无须我多绕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