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美国 > 留学美国故事

出国读MBA第三诫:脸皮不可太薄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19

“你这个人怎么脸皮这么厚!” 如果有人对你说这句话,你觉得他在骂你还在捧你?反正只要我脑子不进水,就不会把它当好话听。 但我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在如今的很多场合下,脸皮不厚还真不行,至少,读MBA就是如此。 当然,这不是要让你变得厚颜无耻,而是

“你这个人怎么脸皮这么厚!”

如果有人对你说这句话,你觉得他在骂你还在捧你?反正只要我脑子不进水,就不会把它当好话听。

但我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在如今的很多场合下,脸皮不厚还真不行,至少,读MBA就是如此。

当然,这不是要让你变得厚颜无耻,而是要把你的胆子变大,让你“有胆”在课堂上抢着发言,即使答错了也面不改色心不跳;“有胆”在一屋子的陌生人面前发表演讲,侃侃而谈,对有可能飞过来的西红柿和臭鸡蛋视而不见。

听上去,这好象是在培养政客。但事实上,这也是未来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设想一下,你MBA毕业了,成了某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如果某天你受命向CEO及董事会汇报工作,却走进会议室就浑身发颤,对着你精心准备的ppt文件,就是说不出话来,或者说得磕磕巴巴,辞不达意,那不是闹笑话么?

你先别笑,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内敛与含蓄,不鼓励“出风头”,“做人要谦虚、低调”,因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多数从小到大既不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不擅长对着一群人发表演讲。许多人一站到讲台上就面红耳赤,即使开讲,也先说上一串自谦的话,生怕别人认为自己脸皮太厚。

这种文化传统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毕竟要视外界环境而定。但在MBA的课堂上,这种态度肯定是要不得的。

以案例分析为例,教授在讲解案例时会提出问题,但多数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的回答只要能自圆其说,都会得到肯定。而且,真理越辩越明,参加发言的学生越多,不同观点碰撞的机会越大,大家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就算你的回答没有得到教授的肯定,但却启发了其他同学,又有谁能笑话你呢?

与我同班的中国同学有好几个,但在战略、市场等课程的案例分析上,不少人还是保持了沉默,这中间的原因,要么是担心自己语言不好,要么是因听力、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无法精确理解别人的观点,导致想发言也不知从何说起。但我认为,“脸皮薄”,怕说错了被人笑话,或者担心无法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思想,仍是一种主要的心理。

我自己也是。尽管自认语言能力还不差,但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的内容又比较专业,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还是会打折扣。我曾尝试积极举手发言,但在发言内容遭到其它同学激烈驳斥,特别是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时,仍会不自觉地想:“下次我不举手了”!

我承认,这是个需要较大勇气去克服的心理障碍。不过,学校也有办法“对付”你。听说在哈佛商学院,课堂表现是要计入课程总评分的,这就逼得你必须要举手发言。哈佛的哲学是,敢发言是最重要的,哪怕说错了,也比不说话强。


上一篇: 我在印第安纳学习的经历
下一篇:出国读MBA第二诫:体质不可太差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