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份的事直到我两年后毕业才有结果,在那两年等待的日子里,我几乎天天查看房东的邮筒。那种滋味,有身份的留学生是体会不到的。令人惊喜的好消息最后是从房东的邮筒里传来的,随后还有其它一些好消息,也都是从邮筒里得到的,像驾照、社安卡、工作许可证、面试通知、job offer等。我在异乡生活的每一次突破,都与邮筒有联系,我对邮筒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搬到亚特兰大后,我们家的垃圾公司碰巧是BFI。当我看到垃圾车来取垃圾时,常会想到刚来美国时的艰难日子——怀里揣着一本过期的B1签证,盼望F1(学生)签证。
现在,失魂落魄的感觉没有了,新来乍到时的好奇心早已不复存在,每天过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平淡得有些无聊。
每天下午都要去邮筒取邮件,绝大部分邮件都是商业广告。以前读房东的广告,我把它当作了解美国文化的一种方式。现在来读,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不得不仔细甄别,生怕把有用的信件当垃圾扔掉了。有些邮件暂时不知道是否有用,还得保留一段时间,专门放在一个角落里。时间长了,忘了清理,那地方便像个垃圾堆。如果要来客人,我会突击清理一下,把它们统统扔进垃圾箱。
现在,办事或与亲友联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仔细回想一下,真正有用的邮件,其实就是帐单。渐渐地,付帐都在网上进行,那邮件还有何用?我把我家的邮筒干脆叫做垃圾筒,把那邮车戏称为垃圾车。
邮车天天来,天天送一大摞“邮件”,我时不时清理一次,把它们扔进垃圾箱,等待每星期一次的垃圾车把它们运走。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我的听觉特别灵敏,能从左邻右舍各种车辆发出的声音中辨别出邮车的声音。邮车一到我马上出门迎接。我总是带着希望,希望垃圾中会出现让我振奋的消息。
异乡的生活很无奈,无奈的生活中有希望。我的希望,藏在“垃圾筒”里。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澳洲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