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在准备SAT考试时存在一定的误区,误区一:过分依赖所谓的“考试技巧”,误区二:对写作论据的使用,误区三:对于数学和英语语法的盲目自信,同样的,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过度自信也导致了准备不充分而大量失分。
近两年,随着留学热潮的不断升温,国内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出国门,去外国读大学。由于美国签证政策的逐渐放宽,赴美国深造的学生人数更是大幅攀升,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以考美国名校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而美国名校要求有SAT (俗称美国高考)成绩,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必须提供SAT成绩,并择优录取。但目前中国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SAT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不久前,在上海市20余所示范性高中参加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美国著名教育家、ETS和SAT出题人、考官、LHM-SAT课程创办人,杜克大学教育督导LucyHaagen教授对此发表了精辟的看法。
中国学生在准备SAT考试时有哪些误区?
根据Lucy Haagen教授的观察,中国学生准备SAT考试一般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赖所谓的“考试技巧”
其实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考试技能,有助于提高做题效率,比如有效的略读、查读技能。但是在中国,老师和学生都过于强调考试技巧,考试技巧被过分地夸大。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备考阅读时,不是希望通过不断地练习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从而提升做题的准确率,而总是假定自己的词汇量不够、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在这样情况下是无法考出高分的。
误区二:对写作论据的使用
困惑中国学生的关键问题是:“我应该用中国还是西方的例子呢?”目前几乎所有中国的SAT 培训机构都建议学生只使用西方(甚至是美国)的例子。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是:多数老师认为美国阅卷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它们会引起阅卷人的困惑甚至反感。乍一听似乎是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但Lucy Haagen教授的研究结果与此结论正好相反。恰当地引用中国文化和历史人物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更容易让考生的文章脱颖而出。
误区三:对于数学和英语语法的盲目自信
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成败皆起因于此。学生们在准备SAT的过程中很少甚至几乎不去做数学练习,但对数学的专有词汇并不熟悉。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是因为缺乏解题思路,而只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丢分。
同样的,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过度自信也导致了准备不充分而大量失分。
活动链接:“如何正确备考SAT”说明会
LHM-SAT课程上海办公室将于7月2日下午1点举办“如何正确备考SAT”主题说明会,欢迎学生及家长届时参加。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