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Stanford的 interview weekend正式开始了。早餐结束后,Tim Stearn给我们大概介绍了Stanford生物研究概况。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Stanford设立生物院系时,既想统一又想突出重点,结果就造成了又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生物科学系,又有独立的遗传系,发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等后来觉得这种过于繁复的分系不利于学术研究时,已是积重难返。于是只好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招生时各个系统一进行,合称Biosciences Program。每个系在其下设独立的Home Program,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略有不同。不管哪个系招收的学生,都可以在其它系的实验室做rotation甚至博士论文。他又重点谈到了 Biological Sciences Home Program的要求,course work, rotation, TA等等。特别讲TA不是奖学金的来源,是为了让我们得到必要的锻炼才要求的。我虽然觉得能给本科生当当老师也挺有意思的,(特别是Stanford的本科生),但想想别的系当TA都是有补助的,只有我们系是免费劳力,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至于rotation倒是挺灵活的。一般都有三个,但也没有作硬性要求。除了第一个要在本系做之外,剩下的以及博士论文都可以到别的系做。
接下来就开始面试了。我上午的安排很满,4个教授,每人30分钟。第一个教授是Kang Shen,他是去年才刚开始在Stanford建实验室,年轻有为的中国教授。因为我们以前有过一些接触,他对我的经历比较了解,所以这个面试比较随意,他主要给我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给我看了一些线虫的突变体。第二个是生化系的Mark Krasnow。首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要我讲自己的研究经历,最后就给我介绍他的研究方向。这就是最正规的面试流程了。我自己的研究事先准备的还比较充分,虽然说得有点急,但基本还好。他做的东西也很有趣,研究肺部发育过程。我很认真地听,又问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是Susan McConnell,很nice的女教授,也是基本的面试流程。最后是Liqun Luo,相当出色的中国教授。我们以前在北京见过面,所以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这时候我开始有些犯困了,毕竟是到美国的第二天,16个小时的时差不是闹着玩的。突然,他问我对他做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我一下噎住了。他的paper我是读过,但已经过了好久了,而且我在神经生物学上没有太多的背景。幸好他很nice,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但我还是很郁闷。中午, 所有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冷餐会,听到有人跟Liqun说congratulations,一打听才知道他刚被选入Howard Hughes。果然是很厉害的角色!于是更加郁闷了。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澳洲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