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含金量”十足的举措可以看出,各省市引才引智的诚意十足。但重金是否就一定能引来“金凤凰”?高薪引来人才后,如何留得住人才?如何让引进的海外人才各尽其才做出贡献?随着我国引才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资金不可或缺
吴薇是国家第二批“千人计划”的入选者,谈及政府对海归人才的资金扶持,他感触良深:“我们团队2008年获得了江苏省无锡市‘530计划’的支持。100万元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免租金办公室和100平方米免租金住房,这对我们企业初期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吴薇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他的创业之路将变得艰难。
“随着企业的启动和发展,‘530计划’会逐步追加更多的优惠措施和资金支持,使归国人员能安心踏实地专注于实现创业计划。”吴薇觉得,这些措施体现了政策制定者与创业者共同承担风险的诚意。
吴薇认为,资金支持和政策呵护能够为海归创业铺平道路,“但海归企业最终还是要进入市场,在市场中得到历练,从而成长为能够独立面对挑战的创新型企业。”
软环境需要改善
“让所有中国老年人优雅、安心、愉快地安度晚年。”这是海归赵晓征的创业初衷。
“很多海归是怀着与祖国一起发展的梦想回国创业的,但创业过程可能困难重重。”赵晓征2004年创建了北京赛阳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这些年发展得挺好的,受到了园区很多照顾。”但赵晓征也遇到了很多“软环境”的问题,“思想观念和办事效率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一些投资方签署了合同却不履行,有些部门效率有点低。”这些问题都曾让赵晓征特别头疼。
吴薇对“软环境”也有自己的理解:“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将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上,如: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导向、有机实现海归人才与本土企业的嫁接等。”
物质与环境并重
“当前各地吸引海外人才的举措多停留在‘待遇’层面上,这些巨额资金支持对海外人才确实有一定吸引力,但这些‘待遇’仅仅是给了海外人才一个回来的理由,并不一定能给他们在国内长期工作生活下去的信心和保障。”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岩对当前引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引才过于偏重物质举措并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重待遇,轻环境’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远远超出了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自身能力范围,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地努力;二是人才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短期内很难做出可见的、可量化的‘成绩’,容易被误认为缺乏‘实招’而受到冷落。”江岩认为,用人环境建设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既是人才工作的核心,也是较为突出的难点。
江岩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引才而不限才、聚才而不费才、用才而不耗才”的观点。在他看来,创造条件让海外人才各尽其才,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优化人文人居环境;二是以发挥‘才’的价值为核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如何更好的引才、用才,引才单位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