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奖学金这件事,以「尽人事,听天命」来形容实在不为过。因为在过程中有许多罗嗦繁琐的事,你必须尽力配合,努力争取,而影响最后结果的变数很多,并不是完全有把握的。有些同学在国内成绩很好,GRE、托福也考得不错,结果一个奖学金也没申请到,有些同学在国内成绩不怎么样,却一试就中。同一个学生申请不同学校,同一科系,也许有的给奖学金,有的就不给。得到奖学金的心情就像中了奖券一样,「感觉很美妙」。
奖学金的来源
美国学校的奖学金大抵来自学费、联邦、地方政府、私人或企业赞助。一般说来,申请入博士班的学生要比入硕士班的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又要比社会科学来得容易,得到奖学金的机率大。因为博士班有较多的研究计划赞助(当然也要看该校校誉如何)。而且在美国有研究、学术导向或兴趣的学生较少(念个博士花钱、花时间,又不见得以后能回收),学校基本上愿意多帮助吸引栽培博士班学生,而这对自己校誉也有好处。某些专门培养高科技人材的学科或有钱的管理学院里的全时(full——time)博士班学生几乎个个都有奖学金。此外,有些特别科系的硕士班接受联邦或地方政府特别赞助训练某些专业实用人材,因申请资格有许多限制或者太冷门,合资格及有兴趣者少,往往申请是「一拍即合」。如:需要培养小学双语亚裔数学师资、双语亚裔医疗复健治疗师或社工人员。这类学科毕业生由於美国市场殷求,通常很容易找到工作,但待遇通常不会太高。而对毕业后想回国工作的同学来说,也许会苦恼派不上用常此外,美国学校奖学金的赞助政策和方式也常随着大环境的资源多寡、需求迫切程度、学校发展的方向及营运情形而改变。也许你很幸运申请到一个奖学金,一个学期后就没了,因为研究预算裁减、经费赤字或教授被裁连带的研究计划也半路夭折。
要求条件
一般说来外国学生在美国境外和在境内或是在不同校或不同系申请奖学金的参考标准有些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想藉各方面来衡量这个学生有多少「潜力」,希望这笔钱「投资」在最合适的人身上,对个人、学校、或社会有最大的效益。外国学生未入学前申请奖学金通常要求托福、专业考试成绩(如GRE、GMAT、LSAT……)和过去在校成绩(所谓的GPA)及个人履历。读书或研究计划及教授推荐信并特别列为考虑。通常校方、院方或系上会有由系主任、资深教授组成的奖学金委员会来审核申请者。若是该奖学金是由某研究计划赞助,当然争取到和主持该研究计划的教授说话的份量最重。若是已在学想申请奖学金,除以上所提申请要求外,语言沟通能力、在美学校成绩、自己专长、兴趣和教授的印象及推荐往往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奖学金类别和待遇
各校的奖学金种类和金额也不完全相同。通常研究所大概有四种名称最常见:GraduateAssistantship,ResearchAssistantship,TeachingAssistantship和Fellowship。拿奖学金的学生大概都可以免付一些或全部学费,而且每月还有些零花钱(Stipend),其待遇常因学校和单位不同而有不同,其中以Fellowship的金额最高。Fellowship的名额最少,多给学业上表现杰出或学术上有特别成就的学生或学者,通常不需工作(如有教书,有的学校甚至另付钟点费)而在系上特受礼遇。其余拿奖学金的学生通常要帮助学校做研究、教学和分担一些行政和事务性的工作。每个学校或学院常在形式上会要求有奖学金的人每周工作达到一定的时数,而在这种限制下往往拿奖学金的人也不能猛修学分,因为学校多半会认为你的时间将不敷使用。RA(ResearchAssistant)及TA(TeachingAssistant)的工作一般是配合系上的研究或教学,如:收集、分析资料、设计软体、写报告、教大学部课程、带实验、改作业、学生课业辅导等等。RA和TA通常与系上的教授和同学很接近。以part——time的工作而言,则有如Reader的工作,专门帮忙批改作业、考卷等。有些学校利用给学生奖学金(如GraduateAssistantship)而要求学生分担校内某些行政和事务性或服务性的工作来帮助学生本人,同时减轻学校庞大的人事开支。GA是在私立学校中可能是最普遍,名额最多的一种奖学金(也许各校的名称有些不同)。这些学生可能是负责院务、系务(打字、接电话、联系、整理资料……),也可能在图书馆、电脑室、录影器材室、健康中心、活动中心、餐厅、校舍申请办公室、学生宿舍或值班或管理器材设备或服务学生。有的属於特殊的方案,专门做社区服务;也有的也做TA及RA的工作。RA、TA或GA有的固定时间去办公室应卯,而大部份时间无所事事,也有的运气不好、结结实实的做满钟点,而且工作无聊繁重。各类奖学金在院、系或学校其他单位都有不同名额,不一定只有本系要你才有希望。申请者若符合其他单位的要求,往往也可得到其他单位的奖学金。许多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奖学金种类繁多。有些专对女性或研究妇女而设,有些专对亚洲学生、有些专给有领导长材的、有些提供给卓越社区服务的,各式各样。平时除向教授、同学打听外,布告栏、校内刊物报纸要多流览。所谓「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校外也有许多奖学金未尝不可一试。当然各种奖学金补助的金额也是多少不等,有些补助学费、生活费,有些补助旅费,住宿费、暑期研修或研究费。有些只是补助参加某些学术会议的费用。还有一些甄选式的奖学金,如优秀论文奖学金等等。通常补助金额愈大,竞争也愈激烈。
申请过程
学校奖学金申请的过程,以纽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基本上所有申请表及资料先一概送到学院,由院方先收,加以初步审核、淘汰未达到申请要求标准者,然后转送或通知系上或其他单位去学院要人、挑人。在这种情形下,若是你已在学想要申请,最好多方打听那里有名额,想办法和关键人物约谈。要知道如何说明或表现自己,让对方对你有好印象,他才会从一大堆申请表中挑你出来。有些单位或特别方案是系上或办公室直接公布奖学金名额及要求条件,对申请者直接面试,被选中后再把表格等资料送上院方列入记录。有些单位奖学金名额已被占满,但还有一些part——time的工读机会(或称为WorkStudy)是以小时计算薪资,也不减免学费,还是有许多学生趋之若骛,因为先一只脚踏入门槛之后,再变为GA、RA或TA(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然后占缺不放直到毕业的大有人在。总之,有心申请奖学金则要注意奖学金的申请时间。无论申请任何奖学金,个人的履历表及资料需准备齐全,最好能请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修改,如须面试、更要请教前人事先准备(甚至演练)。外国学生想申请奖学金,平时尤其要多叁加学校活动,打开社交圈子,才能得到一些内幕消息或小道消息,也要了解管道,找对「keyperson」,并懂得如何「present」自己,则申请到奖学金的机会很大。如果有特别专长或兴趣时,也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成绩仍能获得青睐。拿到奖学金对许多不能在校外随便打工的外国学生来说如获至宝。由于一般学校研究所奖学金都要求固定工作时间或有其他义务而金额并不很高,有些美国学生宁可在校外工作,这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奖学金的竞争者。此外,许多美国研究生(尤其是在大城市)是part——time学生,大多数的奖学金是给full——time的学生,这些part——time学生就不合资格。而奖学金的待遇常不足以让某些研究生养家活命(尤其在消费高的大城市里),也不会特别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又相对地要求一些义务,有时这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申请。倒是有些家庭主妇或退休之后又回到学校重拾书本的人挺有些兴趣,而学校有时也不会忽略照顾他们的需求。一般说来,中国学生认真、勤快,基本程度好,而且某些专业能力如电脑、数学特别在行,申请到奖学金的机会很大。但就是人际能力要加强,要多和学校老师、同学、甚至行政人员接触,有机会才不会错过。平时有机会就要表现自己的特色和能力(这样你在自我推销或别人推荐你时,才会有很多「成就」可提),使人印象深刻。最后工作非要你不可,奖学金非给你不依。
积极乐观
由于国内、外对给奖学金的「哲学」有些不同,在国内申请奖学金的经验不见得能推衍到国外。我有一个朋友在台湾是申请奖学金高手,几乎是无往不利。他每得到一次奖学金,「credit」就多一个,下次竞争力就更强了,在连续得到几个学术方面奖学金后,简直威力无穷。他在台湾已得到一个管理硕士之后,甚至还能申请到一个国内的奖学金出来再念一个商学院的硕士学位。这样「锦上添花」式的情形,在美国几乎不可能有。因为这笔钱同样可以帮助另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还未毕业的硕士学生。在考虑回收效益上,也许比去赞助一个已经有相关硕士学位的学生更适合。而这位学生也许会被鼓励去申请博士班。美国人有时以「条件太好(overqualification)」来淘汰竞争者也有它的道理。而有些在国内决不可能申请到任何学校或学术奖学金的学生,来到美国之后,慢慢在学校得到奖学金。
本文章关键词:泛谈,谈美,美国,国研,研究,究所,所奖,奖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