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
有一个地方,用不到5分钟时间就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有一个地方,曾一度让中国名校的学子谈之色变却又趋之若鹜;有一个地方,让你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地留下自己的指纹……
这个略带些神秘的地方就是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1月26日,它敞开大门,首次向媒体揭开了它的面纱。
签证服务大厅提供各种服务
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位于北京的长安街和光华路之间,如果打车,只要告诉出租司机“到秀水市场北边”即可。随着秀水市场的拆迁改建,进入签证处的入口也发生了变化。
2006年4月以前,要从签证处北侧的光华路路口排队进入。风雪也好,酷暑也罢,只要预约了面谈就要露天排队。比排队更让人发愁的,是所有电子设备一律不得带入,这一规定又衍生了存包生意。交上5元钱,就有“专业人士”替你存包,除了祈祷他合法经营外,别无选择。等面谈归来,扑面而来的是一堆便宜机票、留学咨询、签证代理的小广告,躲都躲不开。
2004年4月,赴美签证咨询服务中心的开业让这些小贩遭遇打击。记者参观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的第一站,就是这个开设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服务机构。开业之初,美国使馆还特意发布公告称,虽然该服务中心专为申请美国签证的人员而设计,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不参与对此中心及其所提供服务的管理,也不从该中心获取任何收益。
美国签证官柯本山介绍说,签证申请人可以在这个有80个座位的大厅里坐着等候,大厅里的大屏幕显示申请人的姓名和顺序,快要轮到自己时,就要起身排队。大厅旁边有一个存包处,花上10元钱,就可以把包存好。
这个服务大厅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给申请人寄护照的邮政所,有银行,有旅行社,有咨询公司,还有收费帮人填写表格的机构。
大厅二层的小房间写着VIP。柯本山先生告诉记者,那是收费服务。“不过,这是朝阳区政府的,和美国使馆无关。”他强调说。
手机呼机MP3 一个也不能带
在服务大厅稍事休息,记者、签证官以及几位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开始向签证处进发。
“有相机吗?请拿出来,不许带进去!”“手机不可以带进去!”“U盘、MP3也不可以……”尽管是受邀而来的客人,安检依旧严格得近乎苛刻。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几位客人干脆把包存下,带着纸和笔进入。
签证处所在的建筑物叫布鲁斯楼,是以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戴维·布鲁斯命名的。楼门口对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倒着的“福”字,颇有些入乡随俗的味道。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美国公民服务中心。这个只有7名工作人员、3个服务窗口的狭小空间,为居住在北京的4万多美国公民提供服务。生孩子、亲人去世、与中国人通婚等等事情都要来这里办理。如果护照丢失,只要证明自己是美国公民,一天之内就可以补办。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门口贴着一条标语:“请不要客气,像在家里一样。”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美国公民服务的机构,和美国驻世界各地的领馆一样,保护美国公民的利益。
美国公民服务中心对面,便是签证处。七八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签证官罗峻平带领我们走到墙角的打印机前,拿出一张签证纸说:“这一张纸可以打印3个签证,这纸很贵,打印时不能出错。”
工作大厅外围是13个窗口。申请签证的人,首先要在1号或2号窗口交申请表,接着在3号或4号窗口留指纹,然后就要分别在其他9个窗口前面排队接受面谈,等待签证官对自己进行“宣判”了。
拥挤、低矮、狭窄、空气流通不好,这是签证官所处环境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申请人从窗口外看进来,仿佛看到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其实,窗口里面的人不过是在工作,他们从早晨上班,到晚上下班,一天要和60人至140人面谈,短则十几秒,长则5分钟,要在这么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不出现失误是不可能的。
不过,签证官很快就会看到希望了。正在建设中的美国驻华新使馆,将于2008年奥运会前启用,届时,签证处的办公区会比现在宽敞,排队等候的申请者也许会觉得更加舒服些。
本文章关键词:走进,进美,美国,国驻,驻华,华使,使馆,馆签,签证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