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生丝毫不比美国学生逊色,不仅接受的程度比美国学生好很多,而且知识储备比起美国同龄人明显扎实、精深。“从这个现象来看,我们的中学教育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振宁逐渐发现了这一“成功教育”带来的后遗症:“由于我们的大学、中小学教育一贯太偏重于‘训导’――老师给学生设定课程、布置作业让学生钻研,此外不必去管别的事情,以便在此方向上走得更深。但注重专一、不爱管闲事的中国学生似乎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无论在美国任教,还是回到中国授课,国内学生对待学问的专注与专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恰恰是中国年轻人的最大缺点!”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长久以来国内教育者与求学者秉持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传统理念,而在他看来,与此紧密相联的国内教育哲学与教育体制,束缚了年轻人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手脚,让他们在做学问的路上不能走得更远。
刚回到中国教学时,杨振宁发现,国内大学生丝毫不比美国学生逊色,不仅接受的程度比美国学生好很多,而且知识储备比起美国同龄人明显扎实、精深。“从这个现象来看,我们的中学教育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振宁逐渐发现了这一“成功教育”带来的后遗症:“由于我们的大学、中小学教育一贯太偏重于‘训导’――老师给学生设定课程、布置作业让学生钻研,此外不必去管别的事情,以便在此方向上走得更深。但注重专一、不爱管闲事的中国学生似乎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早在美国任教时,杨振宁就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研究生的特点。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每周都会请外校专家到本院系办讨论式讲座,每次带来一个新题目。在这些场合,几乎看不到中国学生。杨振宁觉得奇怪,中国学生回应道,反正听不懂,有啥必要去?“就是像我这样很有经验的物理学家,听这些讲座也常常不懂,这些新课题和方向并不是每个学者都能理解的。第一次没明白,过了三个月,可能另外一个专家又讲到了同样的题目,我就能多懂一点――这是美国学生最重要的‘渗透性学习方法’,到了中国学生这里却似乎行不通。”“本为精深专注,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国内的教育容易让人走进过于狭窄的方向。”杨振宁说,所谓“知之为知之”的古训,让学生把了解的东西务必弄得清清楚楚,不了解的东西不必理睬,更不必发表看法。这阻碍了年轻人主动吸收新知识与新治学方式。
有关爱因斯坦的传记多达50种,其中公认最重要的一种出版于1980年,出自亚伯拉罕銉慌伤怪帧k茄钫衲耐隆e伤?0多岁就有了写爱因斯坦传的念头,直到1970年代,他放下自己的物理研究工作,整理花了几十年搜集的资料,写作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爱因斯坦传》。“如果你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某一类工作特别有兴趣,并且特别有能力做好它,就在心里埋下这个种子!”杨振宁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在专注研究学问并不断深入的同时,更应该把眼界打开,努力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与众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你也许无法预见,你的兴趣与为之付出努力的领域,在未来会变成怎样重要与伟大的发展方向!”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