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留学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还是越早出去越好,研究生阶段出国,局限性太大。高二开始准备出国的确时间非常紧张,贵在坚持,付出。面对教育风险问题要注重教育机会。
本科留学vs研究生在留学,到底亏不亏?
首先,关于是否所有孩子都应该留学,答案是否定的。国外的教育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领先:比如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气氛、学术设施等等。但是国外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忽视孩子基本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运用训练。而且,美国的大学校园相对与中国要自由的多,所以求学过程就对孩子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这些方面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留学之后会非常痛苦。
其次就是什么时间留学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在本科阶段留学美国,还是在研究生阶段留学美国,那个好,那个亏?事实上,如果已经决定了出国的同学,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还是越早出去越好。这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美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就在于他们的文理综合教育、就在于这种开放式的让学生接触多个学科的学术气息,让他们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机会。这些机会如果错过,就不会再来了。
而且研究生阶段出国,局限性太大。我认识一个高考在某个教育强省榜眼的非常优秀的人,虽然他很喜欢一个冷门专业,但是作为几乎状元的分数,父母一致认为应该申请个热门专业。于是他学了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凭借他过人的天分,他顺利的进入了美国前20大学,去继续读PhD。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光鲜。然而,最近,他因为博士无法毕业,申请了博转硕。而且,一直卡在这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面,他也没有什么找工作的斗志,只能是靠着他已经残破的简历,碰运气了。研究生阶段再出国,已经没有了充分接触多个专业,找寻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再从头,他就相当于浪费了7~8年的时间。
高二下才开始准备,来不来得及?
孩子毕竟是孩子。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立下志向要成为XX家的,也有,不过太少了。而且,在没有接触到大学级别的专业课程之前,很难说一个人对某个专业兴趣有多少。因此,在高中阶段,改主意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最难为家长的就是高二的时候,原本准备高考自主招生的孩子突然说,想出国。这时候准备到底来不来得及呢?压力来自哪里呢?孩子能hold住么?
出国是个系统工程,英语,平时成绩,活动和综合素质,推荐和自我陈述的文章等等,还有繁琐的申请程序??
其中,平时成绩,推荐等方面半路出家的和早就准备出国的孩子可能区别是不大的,也有可能半路出家的孩子更有优势一些。因为他们高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期中期末的成绩。活动方面,其实也没有必要非得做个惊天动地的东西,比如非洲贫苦儿童救济,日本地震关怀什么的。美国大学想看到的是有个性,有理想,有潜力的人,不仅是奖杯和证书积累成的超人。至于文书和申请,所有人都要面临这个压力。
所以真正的"半路出家"的孩子们的最大压力,来自于语言的学习和考试。以准备去美国读本科的为例。首先必须考的就是托福,托福的难度比中国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都要难,而且更加侧重能力(尤其是听力、口语)--这个考试成绩反应了孩子是否能在美国大学里面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能在这个考试中取得80多分,90分以上的成绩,就达到了一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当然如果要想在优秀的大学,比如说前50的大学中能够适应,就需要有更高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学术阅读和写作,这些就在SAT考试中体现。
这两个考试如果都要考到一个ok的分数,就需要孩子至少要非常认真的投入5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孩子得坚持每天投入2~3小时,坚持半年以上才可以。在高二的阶段,投入这么多的时间,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讲,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这段学习的过程也会非常的痛苦。如果失败,就很有可能高考留学两头空。
高二开始准备出国的确时间非常紧张,只有坚持,付出,才有可能成功。
教育风险问题应该如何面对?
我自己小时候就在一个小城市长大,在那里,一切都很平淡。我成绩好,周围一片赞扬。直到后来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恩师,让我认识到了除了高考,我还有别的选择,让我认识到了在外面,还有很多有理想的优秀的孩子们在努力,在竞争。我砰然心动,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去外地读了高中,随后如愿保送进入北大。后来,我教过的一些学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和我当年处在同样的转折点上:成绩不错,未来比较稳妥。不同的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机会更多,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风险更大,可能收获的东西也更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教育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面对这个机遇,孩子们需要付出很多才可能成功,而家长们能做的,可能是更多的是支持,支持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