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归求职中,竞争激烈的行业是国际贸易类和行政类,而最不激烈的职位则是技术或产品研发和销售类。很多海归求职难,与当初留学所选的专业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有帮助,但还要看选择的国家、学校、专业。海归们更被认可的是语言能力。
水土不服:业绩欠佳被辞退
国外都很强调独立,留学英国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也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回国之后,带着这些“洋派作风”的留学生,强调私人空间,不容易与人相处,让他们在公司显得非常孤立,很少跟直属上次汇报工作。一方面自己业务能力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不及时汇报,得不到公司的支持,更导致业绩欠佳,丢了工作。
定位过高:几经周折无收获
另一些活跃的留学生则是拥有着名校的毕业证,在国外又积累不少的工作经验,加上语言优势和一定的人脉基础,自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很高,首先定位在一线城市,在乎薪水和发展前景,甚至应聘的岗位跨度也很大。他们的的期望值是,中高层职位,月薪至少在一万元。
但是,现实实践起来,就会出现一个纠结的问题:一线城市尽管机会多,但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而自身定位有很多的“泡沫”。有留学生表示:“我现在不会刻意追求表面上的高职高薪,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稳扎稳打,多方兼顾才是必需的。”
专业不匹配:求职受阻重回炉
大多信心十足的留学生们,认为海外的留学背景能够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职位,但是在经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就只能重新定位,要求变得不高,只要能在一家中型企业工作,月薪说得过去就可以了。
招聘方一开始对大家的留学身份表示兴趣,可一旦涉及到工作经验和国内工作方式等细节问题,大部分刚毕业的留学生们多少有些底气不足。留学生们要仔细研究招聘企业对岗位要求的条款,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年轻是资本,欠缺经验是软肋。大家不要盲目求职,考该考的国内证书,积攒工作经验。
海归求职:心态和专业都很重要
目前“海归”就业难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待调整,包括“海归”择业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两方面;二是人才结构失衡,包括专业、学历、地区、能力、个性结构等方面;三是政府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配置能力、就业投入以及信息沟通方面仍存不足。
“海归”在就业竞争中也有很多优势,关键是调整好就业心态,要多了解国内的人力资源薪酬行情,要给自己三年、五年的职业规划,就业时更看重发展空间和潜力,而不是短期的眼前利益。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 出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