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准研究生前往美国,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学术规范都已养成,想要顺利适应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需要将国内学业同国外学习有效衔接好。孙可平教授认为,专业的衔接、兴趣的衔接、经验的衔接对于研究生而言,是在留美申请初期定位必须完成的。
2013年9月15日,沪上知名教育学者孙可平教授同上教留学美国部咨询顾问一起把脉美国硕士研究生申请。美国拥有4000多所高等院校,其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2010-2011年,赴美攻读研究生人数占所有留美中国学生总数的48.8%,达到76830人。尽管美国大学对中国研究生申请者的奖学金发放收紧,并且提高了入学语言标准,但是美国大学硕士申请依旧热不可挡。
孙可平教授就留学硕士申请环节中,学生自身准备、筛选学校、衔接学业的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给予详细的指导。美国部各位顾问通过实际操作中的四个不同专业申请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做好材料、心理、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工作。在个人陈述中需要有效突出自身的特长,尽量简练,而并非简单堆砌优点、罗列个人经历。重点突出的一页PS比流于平庸的三五页陈述更能给评审者深刻的印象。申请者在心理上的准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对现有的学习方式感到厌倦,对国外大学过高的预期,家庭中父辈的期望大造成心理压力,都可能在未来留学过程中带来问题。
研究生申请阶段,专业定位和选校是主要的任务。由于美国大学学科方向划分非常细,中国学生往往容易迷失自我,选择学科大类容易,细分专业方向难。对此孙可平教授建议:学生首先需了解学校的专业特长,自己的专业条件和需求,明确将来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申请。孙教授以自己为例,当年她在硕士申请时,就认知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选择方向上举棋不定,后来,考虑到自己理科的本科学术背景,同时对儿童非常感兴趣,决定选择儿童心理学,因为当时儿童心理学导师正准备开展中美儿童比较的定量分析项目。
选校问题上,中国学生及家长所固有的“名校情结”一直被众多教育学者所诟病。部分中国学生选择申请学校盲目追求排名,孙可平教授指出不可取。美国部咨询顾问周霞也指出,研究生申请更应该注重专业排名而非综合排名。综合排名更多地参考学校经费、毕业生收入、教职员工年薪等,而非纯正的学术实力。
选校时,还需考虑就业前景。“海归”变成“海待”并不少见,留美研究生毕业后,如能在美国获得工作机会,对将来职业发展非常有益处。眼下中国学生热门的商科类会计专业、金融工程、MBA都以美国东海岸和中部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为主。工程类例如电子工程、IT等就业形势最好的是西海岸和中部大省德州为主。选择在这些就业优势明显的地区就读,由于校企合作,校友密集,当地认可度高,其获得工作机会非常高。上教留学美国部通过4个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申请者的案例,通过实践证明地理优势的重要性。
递交申请时,学生需要仔细在网上查申请截止时间,材料是否完整,网申地址。特别是热门的商科类,有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申请录取,学校奔着先到先得的原则,学生尽量赶在第一轮,避免后面激烈的竞争。申请递交完成后,上教留学美国部高级咨询顾问周霞老师提醒,学生一定要周期性查询申请状态,勤看邮件,万一有材料为齐的情况也可及时补交。学校发放的ID或账号需要及时整理,以防遗失。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 春季留学预科班,中央财经大学留学预科 中财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