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张令瑜女士,美籍华人,前纽约市职业劳工局局长,本月21日以美中经贸促进会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的身份来中国。在美国,她任总裁的Professional NetworksgroupsInc.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正在为已经和准备与中国做生意的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
王张令瑜女士说,这一次是来考察,三周的时间刚过去短短三天,她已经看到中国各界对管理咨询的迫切需求,同时也看到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潜藏着的不容忽视的症结。
警惕中国人才的流失
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国际竞争就在家门口
王女士退出政界后,就立即开始了她的企业管理咨询事业。短短三年,她的客户包括大、中、小型公司,行业囊括金融、保险、电讯、科技、贸易、运输、制造、大众传播、政府、教育、医疗、非赢利机构等。按王女士自己的说法,在政界干了一段时间,手里有权,也出了名,所以退下来,仍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我不需要做市场营销,我还要选客人。”现在她的公司正在为那些已经和准备进入中国的企业进行培训和咨询。王女士的切身体会是,中国入世在即,那些早已看好中国的外国企业在急切地了解中国,他们很清楚“知己知彼”的道理。
王女士曾做过一个调查,三年来,欧美至少出了十几本书,书名就叫《学习如何同中国做生意》(Learn How To Do Business With China。这些书都是一版一版地卖,算下来已有几百万人读过了。调查显示,这些书的读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公司,他们会批量购买,让公司的员工阅读;一类是中小企业的经理,他们正计划打入中国市场。王女士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让她感到有些紧张的是,这些外国人很清楚同中国人做生意不是很容易,而且他们的美国管理方式必须要尊重中国的文化。
在王女士的客户中,需求最多的是了解中国文化。她的一个客户在同中国人做生意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吃饭,每次都是十几个人的阵势,而且都是审计、税务官员,他认为这既浪费他的时间又不公平,因为他们只来了两个人。于是他取消了安排好的会面,并紧急请求美国总部派救兵,而且要会说中文的救兵。王女士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总体的感觉是,美国人有先进的管理方式,但他们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且在急迫的要补上这一课。
而她在中国感到是另一种危机。尽管有许多企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但还有不少企业认为,自己牢牢稳住国内市场就够了,看不到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其实,入世之后,中国更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境内经营,同时,那些早期在这里排兵布阵的跨国公司也将开始实质性运作。中国企业与外企的较量不必远涉重洋而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展开。正是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许多企业缺乏改进管理以及了解西方文化的动力。王女士认为,对中国来说管理上的落后是最大的危机。
AT&T一次就从中国挖走了3600名软件人才
除了管理危机,人才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王女士在去年帮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做项目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个项目是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中国物色3600名优秀软件工程师。它的运作方式不同一般,是采用赴美轮训的方式,经培训的工程师将分批派往美国工作,五年下来,将有3600名工程师为美国人设计软件,其中表现好的还将得到AT&T公司至少三年的合同。
王女士指出,外国人还没有付出高工资,即使提供培训以及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就轻易挖走中国3600名优秀工程师已经预示着中国面临的人才危机。中国加入WTO后,将会出现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潮,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通常都会打出本地化招牌。本地化首先是人才的本地化,于是国内企业将面临优秀人才在本土流失的巨大压力。
尽管本地人才进入外资企业后通常都会遇到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做到中层经理后就很难再获得提升以进入公司决策层。但外资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诱惑力不可低估。王女士以她多年从事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指出,虽然工资水平是人才择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但它决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宁可放弃高工资。
明年3月我将在中国开展实质性运作
王女士说,这一次,她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考察的,在她在美国开展企业咨询业务三年后,她要把她的服务带到国内来。王女士认为,国内管理咨询行业还只是刚刚起步,而事实上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她自信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由美中经贸促进会设计的为期三周的考察行程十分紧凑,与记者见面时,王女士刚到京三天,就已经同外企服务总公司、中国质监会、部分国有企业、纺织部等进行了接触,还为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管理的近200名企业老总、政府官员以《企业如何应对各种变化》为题做了演讲。
三天时间,王女士已经感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王女士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对两种商业环境的了解,这能为入世后面临国际竞争的国内企业提供十分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王女士介绍,她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考察上海、无锡、南京、苏州等地。考察结束后,也就是在12月中旬,她将会把国内的合作伙伴确定下来,然后在明年3月开始实质性的运作。她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每年来国内3到4次,每次停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将由那些同她一样具有两种文化背景,有熟悉各自领域的专家完成国内部分的工作。(记者张晓莉)
本文章关键词:AT,T,T,T一,一次,次能,能挖,挖走,走3,36,60,00,0中,中国,国人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