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赴美留学第一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仍需努力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09-2010学年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激增30%,达到近12.8万。中国公民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中占19%左右,这一比例高于其他所有国家,中国成为美国留学第一大生源地。印度和韩国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达到15%和10%。尽管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我们不应盲目乐观,中国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近年来“留学热”在中国不断升温。2007年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以约25%的速率逐年递增。近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中本科教育阶段人数增长最快。2007-2009年,中国赴美攻读本科的学生人数年增长率约为60%。
对于中国的高中毕业生而言,他们的选择主要包括高考、留学、复读或就业。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每年约1000万高中毕业生中能被国内大学录取的为600多万。而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这就导致中国出国留学生愈发呈现低龄化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张丽华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世界联系的日趋紧密、教育理念的更新等因素,都推动了留学人数的增长。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历史上的留学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850年,容闳入读美国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留美第一人,也迈出了中国人留学世界的第一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学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助推力量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新一波的留学潮。这一批留学生有着新的特点,比如日趋低龄化,家境富裕,就业导向明显,一些学生吃苦精神不足等等,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后的社会现象,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
纽约大学国际学生和学者办公室主任戴维奥斯特尔说,中国留学生多数没有资格获得像美国学生那样的财政援助,所以往往要支付全额学费。“他们的人数日益增多是有更多中国家庭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标志。”他说。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海外留学人员在专业选择、归国意愿等方面与中国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这也是中国人才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1978年到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07万人。尽管有62.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但专家指出,在高科技产品与尖端技术等方面,中国仍旧缺乏人才。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统计,目前外国留学生在美国选择的专业排行为:商业与管理(21%),工程(18%),生命科学(9%),数学与计算机科学(9%),社会科学(9%),艺术(5%),强化英语技能(4%),教育学(3%)。
而根据调查,中国人赴美攻读的前三位热门专业是工商管理、金融、会计,理工科专业排名十分靠后。
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2000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科学和工程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出台很多引进措施,但中国留学生归国比例仍旧有限。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说,中国留学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说,仍需在改善国内环境,吸引人才回国工作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2010年6月,中国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在中央层面实施“千人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为此,《纲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在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以吸引人才。
截至今年5月,已有3批66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千人计划”,其中科技创新人才509名,约占76.9%,科技创业人才153名,约占23.1%。
“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中国提出‘千人计划’体现了用人机制中的‘对外开放’政策,即要让世界人才为中国的发展服务。”萧鸣政说。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预科,北京大学留学预科,22留学,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