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很多朋友看到这个标题都会特不屑,常常有刚来澳洲的朋友略带愧色的神情跟我说,嗯,我现在在读10周的语言课程,然后考IELTS,希望能过了,就可以进bachelor,或者master了. 又有另外一些朋友,脸上满是光彩,我一周语言都没读过,没给语言学校骗钱!
读语言有那么丢人,不读语言又有那么值得自豪么?在我看于来,读语言是值得它的学费的.(不包括已经读了一年,或者以上的语言学校学生)
一起读master的中国朋友里,国内过了IELTS,不读语言的是大多数,常听到开课前一天半夜里才下飞机.也有因为签证,晚了一两周才入学的.
出了国,有再多的中国学生,也毕竟是在国外,什么都要靠自己从头办起来,开账户,办手机,找房子,开税号,基本的shopping,熟悉学校环境...正式开课的时候,读书是很紧张的.时间全花在看书上,还是觉得更多的东西在等着你去学,去理解.读语言学校的时候,时间分配相对轻松一点,可以慢慢的把需要办的事情解决掉,我连手机prepaid卡都比较了四种,才作的决定.
国内IELTS拿了8分的,过来课还是照样听不懂.是我危言耸听么,呵呵,咱们不妨作个调查,能理解lecture全部内容90%以上的,能有10%吗.有些读CQU,QUT,GRIFFITH,BOND的朋友,语言要求低,勉强过了关,都说,听不懂,我就回去好好看书,每天从早上6点看到晚上12点,不认识的单词我就查字典,UQ也有同学也说,带部录音机把课都录下来,回家再反复听.只要肯努力,怎么会读不明白呢.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花1700澳币一门学科,是过来把英文课本翻译成中文,再读中文课程的吗?是能应付过考试就行,还是想学到点真才实料呢.在lecturer上,能及时理解lecturer的分析,跟着他的思维运转,立刻得出反馈,锻炼出快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思维逻辑才是更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借鉴的.另外,能够随课程发展,真正沉浸进去,个中滋味也是妙不可言的.lecturer大部分是本土澳洲人,澳洲有自己的slang,不同与英国美国的说话方式,这在国内是接触不到,也想像不出来的.还有一些课堂例子,有时候举的是电视节目,football比赛,政府结构之类.没有这方面背景,真的很难明白他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语言学校,就能够帮助你弥补这些不足的地方.
很多时候考试时间,考试规则,lecture随堂变动,都是lecturer在课上口头通知的,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亚洲学生并不请求lecturer重复一便,也不点头表示明白,只是坐在那里,茫然的样子.课后,会彼此讨论,刚刚课上到底通知的是什么?是把闭卷改到开卷了吗,还是可以带部分课堂笔记?实在忍不过去,只好上前告之,他通知的是考试延期一周,开卷是学期开始就通知了的,只有书,没有随堂笔记.曾经洋洋得意一周语言钱都没有浪费的朋友才豁然开朗.还有有朋友没有看清楚考试规则,带了自己的草稿纸进考场,结束才被发现,被口头警告,吓出一身冷汗.其实这在开始的课程中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并重复.
现在比较普遍的IELTS录取线6.5其实对于大学读书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程度要把课程理解的精深,还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赞成国内勉强考了overal 5分就签证过来,一年连着一第地读语言,这样的台湾,日本学生很多,我觉得那是在荒废时间,浪费金钱.他们浪费的起,就不是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咱们中国人,出国是要学东西的,花钱也要花的值得.国内最起码最起码也考到5.5,打好一定基础再出来继续学习.能在国内过了IELTS,自然好.但无论是不是在国内过了IELTS的,都该去语言学校读个5周到10周,适应一下环境,了解一下当地文化,也给自己一个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有语言时间放在正式课程前面,即使签证晚,也可以有个缓冲.来读master,bachelor,都是化了大把的银子,以统计上的边际成本而言,语言学校的那点学费其实并不算很多,而且确实可以有实在的帮助.
作者:河豚鱼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原载网站联系。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学澳,澳洲,洲:,:读,读读,读语,语言,言再,再进,进大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