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英式教育
分享求学体验
主持人:子川
BBC英伦网《留学英国》节目更新时间:
每周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30 北京时间周二21:30
留英访谈:在英受训的中国律师
英国大法官办公室中国青年律师培训项目已经有20年的历史,每年都有一些中国法律界的青年才俊通过这个项目来英国实习。
这个项目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参与者有哪些收获?
就此我找到了参与者之一张璇。
经验谈:就职英国主流媒体
英国大法官办公室中国青年律师培训项目(The lord chancellor's training programme for young Chinese lawyers)已经20年历史,每年都有一些中国法律界的青年才俊通过这个项目来英国实习。这个项目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参与者有哪些收获?就此我找到了参与者之一张璇。她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子川:你是怎么了解到英国大法官中国青年律师培训项目的?
张璇(以下简称“张”):是因为我们在北京的律师事务所里有好多人之前都参与过这个项目。他们都说受益匪浅,就建议我也报名参加。
子川:当时你已经成为执业律师几年了?
张:已经是执业律师三年了。这个项目要求申请者必须有一定的执业经验。
子川:这个项目在哪些方面比较吸引你?
张:项目的结构设计比较好,因为不是单纯来学习,也不是单纯来工作,而是先学习再工作。这种机会比较难得,因为如果仅仅是出来学习就会比较有压力,毕竟已经工作了一定的年限。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理论加实践比较好一些。
子川:申请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张:首先是填写申请表,详细表述你的学历背景、执业经验、兴趣爱好等等。书面审查之后,再进行下一轮的面试。
子川:整个过程对你来说有难度吗?
张:填申请表比较麻烦,因为需要的内容比较详细,跟之前工作经验相关的内容特别多。其它方面倒没有什么。
子川:来到英国之后,首先参加英语方面的培训?
张:对,是法律英,培训,为期4周。然后是一些专业课的培训,包括合同法、证券、诉讼,还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一共将近4个月。我本人的专业方向是银行/金融,即商法。但是,这些培训跟每个人的专业方向没有特别的关系,而是尽量普及一些常用的法律基本知识。
子川:培训对你的帮助大吗?
张:培训首先在语言方面给了我们一个适应期,法律英语毕竟非常不同。培训也对之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让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子川:之后的实习是什么样的情况?
张:每个人被分派到一个事物律师(solicitor)事务所和出庭律师(barrister)事务所中实习三个月。我们每个人去的事务所都不同,有利于我们融入这边的工作环境。
虽然工作内容不是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已经尽量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在实习期做的工作跟本身专业方向相类似。
子川:实习了几个月,你觉得中英法律事务所有哪些不同?
张:应该是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方面。这里的管理模式跟中国的非常不一样。毕竟英国的事务所历史有100多年,管理非常的完善,尤其是培训、文档归集以及专业知识方面是很强的。
子川:在英国律师事务所实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张:时间过得很快,该学的东西太多。我发现,英国律师事务所非常讲究梯队的合作。这种阶梯式的结构是很好的,而中国在这方面不是完全相同。
下一期《留英访谈》,张璇谈到了对英国法律的看法以及中英两国体系的比较。
传媒类专业一直是近年来中国留英学生的热门专业。学成之后的就业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成功进入英国本地媒体工作的华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刘犁力在英国完成硕士学位之后,申请到了主流媒体英国通讯社的工作。她的经验非常值得分享。
子川:你在中国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年,之后为什么选择来英国读书?
刘犁力(以下简称“刘”):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毕业之后要来英国。当时我父母的意见是,如果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的话根本就不了解这个社会,不会懂得珍惜。他们觉得,最好先进入社会一年的时间,然后再来英国。这样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学业,懂得珍惜在学校的生活来之不易。
子川:为什么选择卡迪夫大学的新闻专业?
刘:当时我看了一下英国大学排名。卡迪夫大学在《泰晤士报》上的排名不是很高,但是其教学评估排名很高,经费也很足。而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卡迪夫的口碑非常好,于是就选择了它。
子川:在卡迪夫大学读了一年新闻学硕士,你觉得收获大吗?
刘:收获很大。那个时候每个星期看的书摞在一起可能都比我高。除了看书,也写很多东西,觉得挺有意思的。
子川:毕业之后,你是如何找到工作的?
刘:在写毕业论文期间,学校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英国通讯社的体育部门(Press Association, PA)在招人,要求懂中文,并且对体育新闻感兴趣。我就发了简历过去,几个星期之后收到回信安排面试。我就坐火车去PA办公室所在地约克郡参加了面试,也没想到就被录用了。
子川: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刘:首先肯定是语言优势。其次就是我对体育新闻的了解程度。还有一点就是,可能我性格比较随和。
子川:你在PA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刘:刚开始每天要翻译5到10篇400到800字的新闻稿,有的时候去周边曼联、曼城、利兹、谢菲尔德等足球俱乐部采访中国球员,做podcast录音。后来,随着体育知识的积累,我开始用中文写球评和比赛分析。除了足球,也做过一些其它的体育项目新闻,比如一级方程式赛车。
子川:你在英国最大的主流新闻社之一工作了将近两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首先需要定时定量地把文章发出去。因为当时全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懂中文,所以对稿件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责任也很大。但是,整个工作环境是很轻松的,只要把每天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没有一些额外的压力。总体感觉挺轻松的。
子川:跟英国人一起共事有什么特别之处?
刘:平时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足球、比赛,感觉挺轻松的。毕竟是做体育新闻,所以大家的话题除了体育还是体育。
子川:从这份工作中你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刘:首先是自己的专业能力吧,我的文笔和对赛事分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因为没有跟市场营销部门共事,所以很多项目、资源需要自己去发掘。比如,需要去中国网站上了解受众对哪方面的新闻需求最大。所以,在完成分内工作之外,我也会关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
子川:在英国攻读传媒类专业的中国同学越来越多,大家也知道,想要在英国媒体谋求一席之非常难,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刘:不要把语言当作劣势,要把它当成优势。同学们在求职的时候,除了中文媒体,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英国本地媒体中寻找对中文有要求的工作机会。我觉得,英国跟中国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两国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媒体、经济、金融等领域对有中文优势的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
子川:有的同学觉得在英国难找媒体方面的工作,会考虑转行。你怎么看?
刘:我觉得,你学到的东西永远都不能完全满足你的工作需要,你学的永远都是基础知识,至于你的实践操作跟基础知识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你的工作跟你学的专业完全不一样,但是对你来说是很好的经验。如果你是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出发,那么可以尝试从事不同的职业。
本文章关键词:英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