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与城堡
我看着玻璃房外的绿草,老树,白鸟,黄牛,阴沉沉的天,期待今天的行程将会如何。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玻璃上一团浆一样的东西,房东儿子大叹一声,原来一只鸟儿,撞倒了透明的玻璃上,当场殒命,那浆你应该知道是什么。
昨晚迷路的焦灼早已烟消云散,我临睡前灌下的当地啤酒,让自己一夜无梦。那位老司机准点来到,朋友把自己行囊交付房东托运,送到下一个B&B。问我如何打算,我说还是都带吧。
昨晚,老司机送我们来的时候,我们本来说好回到迷路地点,但是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帮我们开到最近的城墙遗址。老司机乐呵呵地答应了。到了目的地,我问多少钱,老头说,我也不知道,就这么点路,看着给吧。我们就给了5镑,他又乐呵呵地走了,走之前说,如果看不清方向,记得风吹在后脑勺就对了。
对,就这是我们从西往东走的风向特征。同伴没有了行李的拖累,照相的兴致就上来了。我还是背着行囊,慢慢走,很快同伴成了我的专职摄影师。
今天的路程,和过去两天一样,头半天的路程基本上在农场之间走路。我们当天第一个值得兴奋的目标是一座14世纪的城堡遗址,Thirlwall Castle。这个城堡并非哈德良长城的一部分,但是建造的石头来自哈德良长城。到了这个城堡之后,同伴一通拍。我看这座城堡的指示牌,弄清楚了监狱和厕所的位置,心里颇为高兴。
沼泽、烟斗与烽火台
拍完了照,我们继续出发了,似乎有点失望,这几天来的跋涉,所见的哈德良长城无非如此。转过一个山坡,我突然意识到眼前的风景,似乎有些不同。这是一个大概有五百米长斜坡,右边明显是过去城墙前的壕沟,在这段路的中间有一棵树。等我们走到了那棵树那里,回头一看,吓了我们一跳,不知不觉中,我们走了那么长的一段,“天苍苍,野茫茫”的境界,突现在眼前。
来时的路已经在眺望的距离之外,而右边是开阔的原野,大片的湿地,marsh 或者moor,带着枯黄与金黄混杂的色彩,又染了淡淡的一层绿。这是与内蒙古草原不同的开阔地,也与西北的沙漠不同。在福尔摩斯小说中,经典的《巴斯克威尔的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里面,就有过这样一块沼泽地。
如果你去过英格兰南部,特别是巴斯、布里斯托那带,可以看到过那种蔓延的绿野,你会感觉自己在那绿野之中,在另外一个人的视野之内;而此时眼前的这种蔓延,你完全是一个局外人,它像你脚下的地毯,你就是那个拥有那个视野的人,可惜你看不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在其中。
向前望去,三座山峰带着各自的山脊,如同三条匍匐的科莫多巨蜥(Komodo Dragon),横亘在大概数英里之外,我不敢确定自己今天是否能够到达它们的脚下。西风下,我突然感到有种恐惧,仿佛自己接下来要去的是一座魔窟,颓弃的城墙就是这个魔窟的关口。
这时候,头顶上飞过两架战斗机,我有点想回到纽卡斯尔去。战斗机大概只需要五分钟,就可以抵达。我掩饰着内心的不安,和同伴走完这段山路。幸好前面,到了一个国家公园的休息区。
上午带出来的奶茶,已经凉了,我喝了一点,买了一张明信片,给在中国的曾笠写了几句话,告诉他希望有一天,我想和他一起走这长城,在我心里希望是一个明媚的夏天,而非今天这样,不介意把他扛在自己的肩膀上,指挥着我去爬这个烽火台,那个旧城堡,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直有这样的力气。然后,我把明信片交给售货员,帮我投到附近的邮筒,希望能够顺利到达。
我的内心已经被前面的三座山峰填满了,准确地说是三条巨蜥的阴影。等到我和同伴重新上路的时候,天下起了中雨,我们两个人罩上防水外套上的帽子,继续前进。又是一个大上坡,等我到了山顶,所谓壁立千仞,下面就是悬崖,此处就是哈德良长城的一个要塞(Walltown Crag)了,也有一个烽火台(Turret),编号是44B。
我的心情一下子开阔了起来。也许在中国,我会冲着远方大喊几声,而此时我脑子里浮现的居然是那首《乌兰巴托的夜》。这段城墙保存得很完整,大致相当于中国长城的八达岭。风越来越大,我站到了城墙上,距离悬崖大概还有四五米,肩上是二三十斤的行囊,顶着风走。
你看过《斯巴达克斯》吗?当造反的奴隶第一次被罗马士兵围困在的时候,也许就是在这样子的悬崖,也许更高。风呼呼作响,我拿出了自己的烟斗,足足地装了一锅,迎风抽了一锅。我喜欢烟草的气味,更喜欢站在这样的高处,用烟草的醇香让自己感到微醺醉赏的快意。
这段长城让我一扫心头的阴霾,雨也渐渐小了,我用手机发了几张照片,录下一段呼呼的风声,开始走下坡。
神秘的湖泊
接下来的路是一个几个上下坡,体力有所消耗。到了一处平地,同伴也累了。此时,我上午携带行李的目的达到了。我拿出从来没有用过的睡袋,枕着自己的行囊,用手机看周五自己在BBC英伦网专栏,时间大约是两点左右,第一篇关于哈德良长城的文章,刚好发出来,我让朋友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在睡袋里,迷了大概十来分钟,同伴则拿着单反相机,在附近拍照。蓝睡袋,红行囊,还有一个血红的水瓶,一对红色的手杖,我很喜欢蓝与红的组合,也许这是在英国多年潜移默化养成的审美观。
下午的路程,让同伴颇为愉快,没有了行囊的负累,又有着城墙相伴。这是最近三天来最为地道的哈德良长城之旅,我们进入了徒步的真正境界。我们站在山巅上,看到长城内的村落,与长城并行的公路。
同伴又感到累了。我却兴致高昂,一直贴着城墙走。由于城墙在山顶,在山腰往往有平坦的小路,与之并行。我让朋友走小道,我继续走城墙。
很快翻过几个山头,我发觉并行的两条路径,距离越来越大。我的手机电池,又快用完,原来在视野中的同伴,突然消失了一阵。荒山野岭,就是现在这样子。我担心在天色暗下来之后,我们失去了联系,这将是一个比迷路更加麻烦的事情。
终于看到同伴,在身后的身影,我挥舞着手杖,希望他能够看到,我后悔没有买一个哨子。旅行手册上,野外徒步哨子用处很大,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幸运的事,他逐渐向我靠拢。到了身前说,小道把他引到了一大片湿地,于是还是决定跟着我翻山比较好。
我们走到了一个叫Green Slack的地方,海拔345米,据说是哈德良长城的最高处。而上午看到的三条科莫多巨蜥,此时已经变成了三堵错开的山岭,更妙的是我们远远地望到哈德良长城路上第一处湖泊,Crag lough。lough与loch同源,后者是苏格兰盖尔语中“湖泊”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lake,著名的尼斯湖,就是Loch Ness。在英格兰北部,你常常看到很多叫做某某lough的湖泊。
我又萌发了去山的那边看湖的念头,三条守在lough(一个让你想起尼斯湖水怪的名字)旁边的科莫多巨蜥,也许那不是真正的湖泊,而是它们的汪延的毒液汇聚,在黑夜里,去看那湖山之中是否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有战马的残骸,有古代武士保存完好的身体,是不是通往另外一个真正的哈德良城墙的世界。(未完待续)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澳洲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