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刚到英国,和所有英语不好的人一样,我以为洗手间(toilet)是可以出租的(to let)。而在学生手册里面,似乎暗示了在英国大学里面,有一种和朝圣(pilgrimage)一样的罪过叫plagiarism(剽窃)。
于是,我的第一份课堂作业山寨了一次朝圣。
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被系里的德国讲师单独叫到了一个小房间,房间很暖和,他很严肃。他瞪着我说了些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他翻开那本学生手册,指着那个词,我看了半天,说copy。
我回到了办公室,坐在电脑前,觉得这是不是那位讲师和我开的一场玩笑。因为,我是最恨抄袭的人,因为从小我觉得考试答不出题目,按时上交,是一种烈士一样的古风。当时脑子一阵子空白,我努力想在导师找我之前,把这个词给发对音。这时候,导师进来,他似乎脸比我还红,却很温和地说,这也许是文化差异。然后,给我一份复印的资料,是关于介绍抄袭的报道,我看了半天,又说,啊,copy。
他笑了,说自己会和那位讲师解释的。之后,我写了封电子邮件给他致谢,说这场误会,不是文化差异,中国也不鼓励剽窃。我认为归根结底原因是我的能力不行,而不是道德问题。作为一名男生,说自己不行,你知道有时候会很羞耻。
然而,不到两个月,我又“朝圣”了一次。于是,就被导师送到了学校的语言中心学习英文写作去了。
从此剽窃成为我内心里,欠了英语的一大笔按揭。每次,我写东西之前,都要前思后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我还是承认自己有很多地方在“朝圣”。上周,看到BBC英伦网报道,英国大学生抄袭风气愈演愈烈,我不禁想到了这笔自己还在还的债。
记得2008年,孙继海因为球场上不当行为,被英超足协处罚,他出席了当时的听证会,记得他告诉国内媒体 “听证会上的英足总四个官员,每个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摆着一大本很厚的像字典一样的书,那是英超的各种规则,他们打开一本,然后按照所记载的规则办事,很具体也很明确。我想,中国足球,现在能拿出来也许只有几页纸啊?要是只有几页纸,你凭什么能让人心服口服?”
其实,那本小小的学生手册真的很好,可惜我在中国大学没有看到过类似详细的守则。和孙继海职业球员经历一样,我也要成为一名职业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那两次“剽窃”的经历,让我承认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却成就了自己对学者生涯的高度尊敬。如今,我依然每天都在还这笔旧账,但是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笔心灵按揭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如果你想避免类似的经历,或许我这个老留学生的几点经验可供分享
1)发对plagiarism的音,有助于你提高对这种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2)学会用不同的动词来替换同一个意思,比如把show,imply,suggest,reveal,support,demonstrate按照程度,放到一个词群里面。类似的方法适用于一些名词和形容词。
3)练好写摘要(abstract)的基本功,达到古代八股文的入门水平就好了。
4)亲自动手抄几次论文的参考文献,而不是用软件去处理,体会一下一个看似卑微的观点,是如何需要大量的阅读才会产生的,这样不至于对自己太没有信心。
5)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你可以考虑不上大学,或则将来不搞学术,找份印刷复印、文字录入等工作。这种工作,我知道国内大学的学生服务部很多。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澳洲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