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泼开朗的郭萧儿(左)和沉静感性的姗姗(右)都难以割舍在英国的友情
面前的郭萧儿和徐姗姗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个性。一位开朗明快,另一位沉静感性。不过几天前在中央圣马丁毕业生作品展的展厅里见到她们时,两个中国女孩儿在人头攒动、略显拥挤的狭窄空间,却用同样的兴奋和热情,不厌其烦地为到访者讲解她们的作品。
六月,是英国艺术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展示学习成绩的月份。在伦敦艺术大学的几所分属学院中,最负盛名的可能当属中央圣马丁了。这里是数位享誉时装界的设计师曾经学习过的地方。我的采访对象,郭萧儿和徐姗姗,刚刚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设计系,她们攻读的是MA Creative Practice for Narrative Environment, 萧儿把它翻译成“叙述性创意策展”硕士学位。我们的话题从她们各自的毕业作品,到著名艺术学校的比较;从中英两国对艺术启蒙教育的不同理念,到本领域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从她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到对生活沉淀的感悟……萧儿和姗姗就如同她们的作品一样,渐渐活泼起来、立体起来。
出国的最佳年龄
采访时正好看到一条有关留学英国的新闻——今年在中国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显著下降,主要原因除了家长和考生出于对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的考虑,还有更多的高中生选择参加英国的“高考”A Level会考,希望能够避免“独木桥”的拥挤,通过另外一种升学渠道直升英国的大学。
我和两位几年前经历过“不堪回首恶梦”的环境艺术系毕业生聊起了出国的年龄。已经在中国拿到了学士学位,各自有过不同工作经历的萧儿和姗姗,她们认为什么时候出国最合适?
萧儿:我表弟今年在英国考大学,他考上了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他在国内读到高二,又到英国读了两年A Level。他觉得父母那个时候把他送出来的决定绝对正确,他对他们非常感激,因为这个决定让他现在可以有专业的选择,他准备在帝国理工读数学,这是他喜爱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在英国就读两年高中,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因为如果留在国内的话,他最好发挥就只能考上他们居住地所在的深圳大学,但他又不一定能考上好的专业。我觉得如果高中到英国来读书是件好事。
姗姗:中国的竞争太激烈了,太恐怖了。我们当年考美院,是几万人考,只选八百个。
萧儿:我们是八千人选二十个。
姗姗:我同意萧儿的看法,要出国就趁早。我之前不知道可以有这样的选择,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大学毕业之后再出国,又会在英国这么痛苦,我早就出来了。我在英国生活学习两年的经验是,最好在中国读完高中,或正在读高中时出国,因为在那个年纪,你能更快地融入英国社会,更快地适应异国的生活。
萧儿的性格比较开朗,可能适应起来比较容易。我可能开始做的准备不够,到了这里就发现很多东西都扑面而来。我记得刚到英国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当时天天哭。(两人笑) 就感觉什么都那么难,家里人给我打个电话,我在图书馆里都能一个人哭出来。不过后来心态摆正了,我想既然已经选择出来了,既然已经选择出来折腾了,那就折腾吧。心态摆正了之后,慢慢调整适应就好了。但是现在要毕业了,却感觉没呆够,因为我开始喜欢这里的生活了,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了,就像我的作品就是在一位俄罗斯朋友的帮助下一起完成的。刚刚融入这里的社会,刚刚开始享受这样的生活,却意识到,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我觉得,要出国就趁早,大学就可以出来了。如果我能重新来一遍的话,我大一就会出国。早出国有个好处,英文能锻炼的更好。不像我现在,英文还是有困难。而且读本科的时候,同学之间关系会走得比较近。我不知道萧儿觉得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读硕士的同学并不太亲。
萧儿:是,我觉得是因为读硕士的学生已经很成熟,比较独立了,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我接着姗姗的话说,我看过中央圣马丁学院时装设计系本科生的毕业作品。我就想起当年我在国内也考过一个纺织学院,想学服装设计。我的专业课成绩很高,但是我的素描没有及格,因为我是半路出家,我以前是理科生,所以没有能考上。
但我觉得这样的事在英国、在圣马丁就不会发生,因为他们重视的是idea, 是你的想法,他们要看的是你设计的服装漂亮不漂亮,而不是你画的画多好看、多准确。我也埋怨自己当时不够成熟,如果那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爱好和志愿的话,说不定现在就会在圣马丁学时装设计了。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德国留学预科 法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