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教材循环使用已有数十年历史。它既是学校落实“3Rs”环保政策——即“减用、再用和再生用”,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节省政府教育经费,减少家庭教育支出的一个有效途径。
加拿大教育由各省负责,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省均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相对独立的教育体制。但在促进教材循环使用的问题上,各省都采用了行政与市场手段“双管齐下,相互促进”的策略。
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循环使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钢性约束”。上公立学校的学生,除了很少的一点学杂费,不需负担其他任何费用。学生课本都是向学校借的,一般每天不拿回家。但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课本也可拿回家,学期结束时交还给学校。私立学校的学生(约占加学生总数的5%)则需自己买教材。每年开学,各私立学校都特别安排学生买卖教材的日子,鼓励新生买老生用过的教材。
渥太华公立的埃尔塔维斯塔学校老师桑托斯女士介绍,小学生教材一般分为三类,即语言、数学等课本、配套的练习题册和课外活动书。后两种都可以拿回家,也不用再交回。她说,老师在发书时就明确告诉学生们使用课本的注意事项,包括不折角、不撕毁、不在上面乱写乱画,培养他们爱护课本的良好习惯。高中生一般只发课本,各科老师根据本省教育厅制定的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去选择适当的配套练习。
到大学阶段,教材循环使用则全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纵了。正在女王大学商学院读书的郭啸跃说,大学教材都比较贵,如每学期都买新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说:“同学们基本都买二手的,有的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买,有的是去学校的旧书店买。旧书能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如何买教材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各大学每个专业都有本省教育厅规定的教材清单,但清单上列出的教材未必都需要买。郭啸跃说,大一大二公共课比较多,老师讲课基本跟教材走。到了大三大四,上的基本是专业课,老师更多是根据专业最新情况和本人研究成果进行授课,有些教材就不必再买了。
.
除大学生之间的个人交易外,加拿大高校二手教材回收与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每所大学都有专门的二手教材书店,由学生会自主经营。它们根据每学期各系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原价一半的价格向本校学生收购相应旧教材,再加价25%售出。有些还允许学生将旧书放在书店“展销”,等售出后再收取约20%的佣金。
高校教材也是社会上一些大的二手书店的主营业务,他们以原价10%至25%的价格,从各高校图书馆和学生个人手中收购旧教材,再根据供需情况定价出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专门从事二手教材买卖的全国性网站应运而生。所有这些都使得教材循环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
不能忽视的是,教材内容的稳定性,是加拿大教材得以良性循环使用的前提。魁北克孔子学院院长荣萌说,小学到高中的教材一般六七年才进行改版,届时所有学校均统一换新教材。如果当时学生正好用的是最后一批旧教材,就不用交还学校了。大学教材改版的频率比初等教育要快一些,但基本上也是二三年才换一次。
[责任编辑:ellabao]
本文章关键词:加拿,拿大,大双,双管,管齐,齐下,下促,促进,进教,教材,材循,循环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