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和对异国生活的好奇、以及对前途的一丝迷茫,我踏上了这片位于中国渤海之滨、与中国自古便是一衣带水、相邻相交的友好邻邦——韩国的土地。
3年前,和所有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一样,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和对异国生活的好奇、以及对前途的一丝迷茫,我踏上了这片位于中国渤海之滨、与中国自古便是一衣带水、相邻相交的友好邻邦——韩国的土地。
当时对韩国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新闻里六方会谈中的一员;韩剧中光怪陆离的爱情之都;韩语书上符号般的文字和留学中介勾勒出的梦幻般的留学场景。肩负着含辛茹苦供我出来的父母亲的殷殷期待;带着亲朋好友或羡慕或质疑的目光;怀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开始了我在韩国的留学之路。
学语言——交流的基础、学习的先决条件
建国大学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住宿条件、语言学院老师的殷切教导和各位学长前辈们的关心提携让我很快便战胜了初来的不适,很快就适应了在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课的过程。
有人说,韩语很好学,但是学好难。其实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管是我们熟悉的英语、日语、法语,还是拗口的俄语、德语,总是从最基础的发音、单词、语法来构成的。只有掌握了这些看似最基础却是最重要的东西后,语言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走上轨道。当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乏味的、枯燥的,我也曾有过想中途放弃的冲动。但是每次自我放纵时,看到书桌上和父母一起的全家福,想到为了我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在国内省吃俭用的父母那期待的眼神,我就会又一次充满了动力,重新投入到沉闷的语言学习中。
在国外学习,衣食住行中交流不可避免。虽然在国内从小学到高中学了8年英语,对我来说用英语交流还是十分蹩脚拗口,所以学好韩语,成了与韩国人交流的唯一途径。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学语言,就像砌大楼。单词为砖、语法为泥,造句就是那一行行的砖列;要写文章,就要砌整面整面的墙咯。什么时候你能把韩语熟练的像自己的母语一样不用思考就脱口而出,就是大楼封顶的时候咯。”父亲就是用这种生动直观而朴实的比喻让我明白,想要“盖”这座韩国语“大楼”,我还需要以许许多多的单词、语法为基础,通过不断打磨,才能把韩国学好、学精。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朋友觉得,课堂上学的东西没什么用,还不如去外面打工,多接触社会实践,更能快速的掌握韩语、提高韩语水平。根据我的经验,在课余时间打工的确对语言学习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多跟韩国人接触,也能让我们了解地道的韩语讲法。但这一切,是建立在掌握了语言学院教授的系统性的学习教程基础之上的,是在校园学习之余的自我补充和提高,而不能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将这一系统性的语言学习过程当做可有可无的环节忽略掉。作为留学生,我们的身份是学生,自然要以学习为先;而学好语言,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在韩的生活离不开韩语交流,是快速适应留学生活的前提;进入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韩语成了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人际交流、甚至在向韩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时候,它更成为一座沟通中韩友谊的桥梁。所以,请不要忽视韩语学习,这是在韩交流学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入大学——成功的起点、拓展知识的平台
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对中国大学生们提出很多真知灼见的建议的学者——李开复先生,曾经在《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中这样说道:“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这不仅对在国内学习的大学生有用,更能让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受益匪浅。当我们作为一名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于是也就有了诸多个“第一次”。放下了沉重的高考负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离开父母布置好的温馨的家,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不再机械、被动的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经历和实践;学习不同于本国的教学方式,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和异国朋友讨论国内外的奇闻趣事。同时,这也是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的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李开复先生如是说。
对于刚从高中毕业、刚刚脱离父母的庇护,第一次进入一个全新而陌生且充满诱惑力的社会的留学生来说,自学能力、自觉性和警戒心十分重要。
孤身在外求学,少了父母的督促、老师的教导,必须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不仅要求我们具有无师自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应该利用课堂上有限的理论,努力总结归纳,将基本原理提炼升华;通过实践学习,将其拓展深化;积极思考、开拓创新,培养出自己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应该好好利用韩国高等教育与中国不同之处,比如多参加一些政府或企业组织的竞赛活动,努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提高韩语水平,广交韩国朋友。不仅能增进自己的韩语实力、锻炼体魄、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向韩国朋友介绍、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中韩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面对新奇而又充满诱惑的异国世界,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和叮嘱,要求我们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自爱心。在一些物质诱惑面前自觉抵制,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且介于之前发生的一些不法之徒对留学生的伤害,我们更应该加强警戒心,保护好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不让歹徒有机可乘。
作为留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之人。“师夷长技以自强”,在社会变革距离的19世纪,面对工业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国的洋务派先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把一批批中国最初的留学生派送到了国外,中国落后的局面才逐一打开。进步的思想、先进的科技正是靠无数位心系祖国的留学人员去传播拓展的。而两百年后的今天,作为当代留学生,我们的任务没有变,仍然应该将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为己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人类优秀的智慧结晶为我所用,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学习的同时,留学生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树立中国品牌的重任,努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使中国不仅在经济地位上让世人认可,更要使我国的对外形象上得到改观。
参加社会活动——回馈社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韩国大学教育与中国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都特别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所以政府和企业每年都会推出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一部分目的是加强宣传建设,而更多的,是努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新颖的、值得开发和改进的意见建议,推广了品牌,扩大了消费人群,发掘培养潜在的优秀人才;还使广大学生拥有和社会接触的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加快适应社会的步伐。
我们留学生,正是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努力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学习接触到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进步理念和前沿科技,还可以交到各种各样、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使我们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留学之路本来不易,美好年华屈指可数,与其叹息青春易逝,不如加倍珍惜,真正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挑战和困难,区别在于有些人选择逃避,而另一些人选择面对。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年轻没有失败,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在09年七八月间,由在韩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和韩国现代起亚汽车公司共同举办的“Happy Move青年志愿者团”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十五名中国志愿者中的一员,代表中国留学生赴中国四川彭州地区进行支援服务。虽然是四川地区志愿者中唯一的女生,但我没有因此特殊要求自己,在不慎摔伤的情况下,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到工地上,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在韩留学生联合会和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下,由韩国现代起亚公司带领的志愿者队伍和当地“仁人家园”有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韩两国志愿者充分发扬了互帮互助、团结奋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终于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此行的所有任务。这次难忘的体验,使我不仅交到了许多来自韩国各所大学优秀的朋友,锻炼了语言能力,加深了友情;还在志愿活动中体会到大爱无疆、爱心无国界的真挚情谊,为四川地区地震受灾人民尽了海外游子的一点敬意,并且为中韩两国民间交往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同时,在建国大学教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我还与韩国同学组成小组,参与了“韩国消费者大会”、意大利服装品牌Piazza sempione举办的市场开发战略设计等活动,获得许多终身受益的经验和教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与韩国朋友们的接触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大部分韩国朋友对于中国还是友好并且愿意以开放的姿态来对待发展中的中国,但还有一些韩国人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缺乏了解,甚至歪曲了中国的某些事实。不过那样的韩国人毕竟占绝少数,中韩两国的主流发展是好的。所以我们中国留学生,不仅肩负着学习的任务,还应该起到桥梁作用,加强两国多方面的认识了解,努力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努力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礼仪之邦,还是个包容性强、充满活力、对周边有着无可比拟的辐射力和向心力的现代化大国。每个中国留学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素质。所以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韩语交流水平,掌握先进知识技能,为振兴中华、打造中国品牌而努力奋斗!
记起曾看过台湾小说家罗兰的《独游小记》中有这样一段,令我过目难忘:“初出国门,一切从头做起。从国内有头有脸的Somebody,到国外的无名小卒Nobody。尝尽了自我否定、卑躬屈膝的艰苦。你以前认为足够好的,在这里得不到立即的认可;你以前认为一定对的,在这里显得经过怀疑的眼光的考验;你以前认为这样才有价值的,在这里完全要从另一个地方去衡量。不是你真的不行,而是观念、习惯和手续的问题。从头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别人对你的信心,以及适应完全陌生的取舍标准,心理上就困难重重。”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初次踏出国门、小心翼翼的去融入这个陌生的世界时,总会面对一些困难挫折。但是请相信,只有经历过艰辛苦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一份站稳脚步之后,回顾时的壮丽心情。
本文章关键词:加拿大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 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