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与日本在公共教育改革上的不同点
早在上一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废除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实行学区教育,1977年实行“宽余教育”,韩国也在1968年废除小学升初中考试,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因此,有不少人常常把日本的“宽余教育”和韩国的“平准化教育”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成效也差不多,问题的严重程度也类似,就是基础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下滑,这两国都在恢复考试,但实际上有很大不同,也不能说都在全面恢复升学考试,而是恢复全国学力摸底考试。韩国与日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改革是各有千秋的:(1)在教育公平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革,成效显著,在综合学习时间(即研究性学习)、因材施教、小班化、创新与实践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在大学法人化改革方面日本比较成功,成效开始显现,但问题也比较多。在教师评价改革方面,日本和韩国都在尝试,但日本的成效不显著,韩国正在实施,但在全体教师中抵触很大。(3)在高中特色、创新教育方面,韩国比较成功,尤其“特目高”的改革成效凸显,令人瞩目,这是韩国版的英才教育。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日本、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的同时,还要关注在发展英才教育方面的成就和教训。
二、韩国版的教育公平:“平准化教育”
韩国自1968年废止小学升初中考试制度,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据2002年统计,韩国高中阶段“平准化教育”改革已在首尔等23个城市占全国高中数的57%、学生总数的74%的范围内施行。日本与韩国基础教育不能简单比较的理由在于日本实行“学区教育”和“宽余教育”的普及率远高于韩国,韩国的“平准化教育”则借鉴各国经验,由各地因地制宜,如离首尔一小时距离的江原道就没有全面执行。 主张教育改革的社会人士,包括国会议员、甚至下届总统候选人都在不同场合批判“平准化教育”,因此很多国内人士也认为这一改革是失败的。实际上,韩国国家权威教育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和民意测验,至今都没有得出失败的结论,因此,韩国总统卢武铉说:在韩国没有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平准化教育”。除了教师外,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多数成员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还需要继续观察和分析。至于政治家的诸多批评,还是一种社会需要,这些人士等上任后多半还是通过不断改进来兑现原来的承诺,不可能全盘否定,因为教育改革是根据国民的处境、判断、选择与社会舆论循序渐进完成的。
三、韩国独特的“特目高”学校
韩国借鉴了美国、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一是注重创意教育,即重视培养“会思考、会学习、会实践”的“三会”学生。二是没有全面实行在日本有争议的“学区教育”和“宽余教育”,三是积极发展“特目高”。“特目高”就是以特色、特性化目的举办的高中,目前韩国有56所这种高中,能招收11905名学生,仅首尔就招收2450名,在56所“特目高”中,有29所外语高中、18所科学高中、2所国际高中、6所“自律型私立高中”,首尔就有8所,其中外语高中6所,科学高中2所。外语高中的升学比率为6:1,而科学高中为3.8:1。可以说,这些“特目高”就是韩国在缓解学生与家长对高中学校教育的“择校”热与争议,防止因“宽余教育”和“平准化教育”学生学习热情与能力下降的办学探索和具体践,找到了教育公平与英才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公共基础教育中最大难题的一条路径,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这些“特目高”的办学特点为:一是小班化,一个班10多名学生,外语均由原语言国家的“原住民”来讲授,外语高中基本都用外语授课,在学校内要讲外语。二是允许1、2年级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允许提前毕业后升入大学或研究机构,如韩国科学院或浦项工业大学等。三是根据学生特性安排高水准的教学设施,如语音、视听、计算机设施、实验室、大学水平的图书馆等。外语高中以培养外语外交人才为主,科学高中培养科学家,国际高中培养国际化人才,私立高中培养特色化人才。根据最新统计,韩国接受英才教育的人数,比2002年增长4倍,达到42725名。这些“特目高”在招考科目和比重,还是与公共基础教育相衔接,如本校综合考核成绩占82%-97%。2008年3月开学的首尔国际高中不看托福等成绩或等级证书,而语文、外语、数学、科学、社会等常设科目的成绩占绝对比重(300分中占280分,面试与学科比较占20分,深度面试50分)。
[1] [2] 下一页
本文章关键词:韩国,国均,均衡,衡发,发展,展公,公平,平教,教育,育和,和英,英才,才教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