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琪琪来到德国。刚来的那一天她至今记得很清楚,天下着濛濛细雨,她心里感觉很空,好像失去了一切,又感到很自由,因为她要在这个从语言到文化全都很陌生的世界里始自己的人生,她既害怕又充满渴望,虽然她当时只是个6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她的心里很明白是来德国留学学习的,她带着梦想来啦,在这里她将要完成她的学业。
德国留学寄宿制中学的留学感受 五年前琪琪来到德国。刚来的那一天她至今记得很清楚,天下着濛濛细雨,她心里感觉很空,好像失去了一切,又感到很自由,因为她要在这个从语言到文化全都很陌生的世界里始自己的人生,她既害怕又充满渴望,虽然她当时只是个6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她的心里很明白是来
德国留学学习的,她带着梦想来啦,在这里她将要完成她的学业。 由于父母工作忙,更因为妈妈想让她尽快掌握语言,融入这个社会,她被送到了寄宿中学。进校不久,她便明白了德国学校是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个自由的意思。那时候,她看着那些身穿名牌整天嘻嘻哈哈,热衷于打网球、骑马、不知道哈佛、剑桥是什么地方的德国同学,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心想,他们为什么这么不求上进啊!她这个少先队大队长可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琪琪从心里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堕落。他们也不喜欢琪琪,不喜欢她的穿着打扮,不喜欢她言语羞涩,更不喜欢她整天在房间里看书。琪琪很孤独,很失落。她开始恨这个地方,恨这些堕落的同学。 直到有一天,琪琪变了,学会了这个语言,融入了这个文化,找到了朋友和欢乐。她开始明白自由和西方文化的真正含义。她常常在心里比较她经历的两种文化和教育的不同。正好上海中智留学公司的陈若华老师约她写写这方面的感受,她就谈谈身处这两个世界中的自己吧。 在德国学习自由思考 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忙着从自动售货机里取可口可乐,一些人赶忙熄灭手里的万宝路,大家嘻嘻哈哈地往教室走。这是11年级(高一)的德语(语文)课。 她的同学斯特凡总是这么没有正经,就是穿着打扮举止也不符合传统的规范,春夏秋冬都是T恤衫,裤子总是掉在腰下面,露出小半个屁股。据他自己说,每周末都带不同的女孩子出去跳舞。但你可不能以貌取人,斯特凡是成绩非常出色的学生,他和桑德拉同学搞了一个天文物理课题,这篇论文前不久获得了德国国家青少年科技奖,洪堡大学的教授认为凭这篇论文他现在就可以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还会少林功夫,因此他在班里被公认是最酷的。 11年级的语文课内容有教学大纲规定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学习歌德、托马斯曼、布莱希特等的作品,同时也有最新出版的文学作品,但具体讲哪本作品没有规定,由同学们自己选,上节课她们大家提出四本当代德国、美国、法国作家的作品,最后举手表决:德国作品“Der Vorlester”《说书人》一书入选,这本书列在2006年全德畅销书之首。 刚来德国时,她对这里的教学方法特别不习惯,尤其是文科,我按国内的学习习惯,总希望老师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啦,还有历史事件中谁是谁非啦等等。一般来说,考试背熟这些答案就行了。刚来德国时我仔细听老师的每句话,生怕拉掉重要的归纳或总结,后来我慢慢知道,老师并没有最终答案,没有定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如何思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问题从什么角度讲都行,只要能说得通,就可以拿好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到这里的学习更难。 把一年前的畅销书作为高中语文材料,这在国内恐怕是很难想象的。这倒不单单说明国内教材高度统一,教学大纲规定的很死,另一方面,哪本中国当代畅销书可以真正拿来当作教材呢? 德国中学是如何学习和考试的? 在德国的学校里,学生的分数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平时的每次课堂发言、作业都会记录在案,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占三分之二,就是说,真正的笔试成绩只占总评分数的三分之一。所谓的期末考试成绩这里是没有的。同学们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好就被判“死刑”。成绩事实上是对整个学期全部学习过程的一点一滴的记录。在这里,课堂参与非常重要。有同学知道自己笔试是弱项,就抢着在课堂上发言,或者选一个自己喜欢又有想法的课题,作一次二十分钟的课堂报告,以弥补将来笔试的不足。经常有女同学理科笔试本来考了2分,但因课堂上少言寡语,最终成绩册上还是得了个4分,为此沮丧得要命。(注:德国中学11年级分数等级:最高为1分,4分为及格分,6分为最低分)。 她知道自己平时粗心大意,英文考试时候笔误总是很多,不是忘了个词尾就是少了个冠词,为了赢得好分数,她抓住讲古典英语的时机,当堂背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整整十分钟,期末考试成绩果然理想。当然没有人来要求你背诵什么。我背莎士比亚的诗是因为我实在太爱它们了。反过来,课堂上废话太多也会被扣分,这大概是德国老师不用强调课堂纪律的原因吧。 德国学校低、中年级实行6分记分制度:1分最高,相当于国内的90分以上,2分等于80分以上,3分相当于70分以上,4分相当于60分以上,5分为不及格,6分就是零分。初看起来,这种记分制度比起国内的百分制来说,不太精确,给学生心理压力也小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老师在打分的时候,经常在分数后面添上一个+号或—号,用来准确表示分数的位置。比如2+表示88-90分,而2-则表示82-80分。到了12年级,满分成了15分,15分最高,4分是及格线。除非学生根本不学,一般来说,很少有人得4分。 听人讲,到这里来的中国学生,理科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国内数学成绩一般,到这里都成了班上的“数学王子”。当然到了高年级,理科也不容易了,选题、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少了哪样也不行。比如生物课,12、13两个学年4个主题:基因、进化、生态、新陈代谢。对这四个主题你要有普遍的了解,具体哪个课题作为论文重点,由自己决定。 对中国学生来说,文科似乎比较难,其实这里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独立自由地思考、是否对一切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现在的政治课正在讲民主制度。这不仅要求学生概括现实的政治事件,比如德国前不久的大选、各党派的政治纲领、竞选讲演中对基本民意的体验,而且涉及政治思想史、柏拉图的“理想国”、西塞罗的“国家基础”。 与国内不同,德国高中毕业生要求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语一般要求是英语,第二外语可以自己选。法语、拉丁文、西班牙语是大家最常选的。我选了法语(学习不敢马虎,纯粹是我的个人的兴趣,和分数无关。我觉得西方语言是相通的,掌握了一门,其他就很容易学。) 她去年回中国时,看到高中毕业的表哥在准备考托福,请家教、上新东方,学得好不辛苦。她把他的托福考卷拿来做了一下,竟然做了近600分,在这之前我见也没见过托福考卷。表哥问她窍门,她告诉他,所有的大段阅读理解文章对她来说都非常简单,有些词的确切意思虽然她不知道,但词根都是从拉丁文过来的,内容猜也就猜出来了。语法也不是靠背,关键是上口,觉得念出来顺当,肯定就对。德国学校里学外语的方法主要是阅读和书写,不是做托福那样的选择题。英语课除少量古典著作外,就是大量的书刊杂志的文章,而且很广,掌握单词就很多。她告诉表哥,花一周时间用原文读现在最畅销的哈里-波特,肯定比做托福考卷对英语提高得快。 当然口语真正提高要靠身临其境地练习。班上有些同学为了提高语言,甚至停学半年或一年到英美或法国去做交换生,回来重读11年级。因此和国内高中生比起来,这里的学生有明显的语言优势。不过,前不久她妈妈给我买了本德国经济周刊,封面的大标题是:“不久她们都得学中文!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她看后很受鼓舞。 在德国感受“学”的另一半是“习” 在德国学校除了学会独立思考外,你还会懂得“学”的另一半是“习”。德国人十分重视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倒也不是光指物理和化学课大量的实验内容、上生物课采集标本、政治课到议会去和议员座谈搞问卷调查、宗教历史课到罗马等实地参观,也不是单指校内的木工车间、裁缝室等等,这里是指真正的去一个部门实习、工作。 德国要求10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做一个月的实习,没有实习成绩,不能升学。到哪里去实习,实习什么呢?自己安排,和老师没关系! 记得10年级刚开学,同学们就开始忙着写个人简历,和可能接收自己的实习公司或机构预约面谈时间,准备面谈,写实习计划等等。同学们联系实习的地方真是五花八门:警察局、图书馆、家具店、花店、药房、医院、市政厅、监狱、养老院、大学外事处、房地产公司。 她本来想去医院实习,可联系晚了,位置没有了。学校不远的地方是个出版社,打电话过去,也早有别的同学捷足先登。她又把简历寄到市中心的一家书店,一周后,打电话过去,对方虽然有意接收她,但明确告诉她还有其他候选人,面谈后才能定要谁不要谁。 最终她用三个理由说服他们接收我作为实习生:第一,我家里有很多书,有几千册吧,我给这些书编过目录,在学校里也做过义务的图书管理员,这说明我对图书管理还是有经验的。但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的书都摆放混乱,有时查找起来很困难。我想通过在书店学习,学到一种合理的图书管理的方法。第二,我很爱读书,但书对我这个14岁的中学生来说很贵,很多喜欢的书都买不起,我想通过在书店工作的机会,了解一些便宜购买最新图书的渠道。第三,对我来说,选择书店而没有选择图书馆,是因为书店是个有买进卖出的商业部门,我实习的目的也想了解,一个象书店一样的企业,经济上如何运营管理,比如每天如何结帐,用什么方法才能不亏本。结果我被书店录取为实习生。 实习结束后,每个同学都要写实习报告,同时实习部门要给出评语。实习分数要作为升高中成绩的一部分,最有意思的还是同学们回来讲实习见闻. 我的班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挣零花钱、学驾照或假期旅游时用。校内的饲养室和裁缝室以及周末才营业的酒吧都由高年级学生自己经营管理,我不知道他们是赢利还是亏本。 德国中学没有统一高考,其升学成绩是最后二年学习的平均成绩。 德国是联邦国家,没有中国那种统一的高考或会考。这里的高中毕业考试称为Abitur或Reifepruefung。除南方的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藤堡州高中毕业考试是全州统一出题外,其他各州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自己评分。因此高中生虽然要努力学习,但没有国内学生应付那种吓人的考试场面。前不久,我妈妈给我看国内一个高中生写的小说“高三年级”,我真的觉得这些高中生太可怜了!我同情他们,又庆幸自己不用在国内参加高考。 她学校所在的下萨克森州对Abitur(中学进大学的证书)考试是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12年级时,要挑出两门课程作为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这两门是做Abitur时必考的。另外学生还要任选两门必修课,这两门必修课内容上没有Leistungskurs那么深,毕业考试时,这四门课程应当有三门笔试,一门口试。最重要的是,学生最后的毕业成绩,实际上不只是这四门考试的成绩,这四门考试成绩只占毕业成绩的三分之一,最后两年的每次测验和课堂发言成绩要占三分之二。除了这四门以外,一些基础课的成绩也要算到高中毕业成绩单上。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计划明年上12年级后,把化学和英语选为我的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这就是说,这两门功课我要特别努力,它们会占我很多时间,相对课时也多,当然我选这些课程是经过再三考虑的,首先我从心里喜欢这两门功课:它们是我的强项,适合我学,另外这两门课的老师都很欣赏我,我也喜欢他们,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和我今后选择大学的专业有关,因为我以后想学医。虽然这些课程不如我目前选择的物理和音乐成绩那么高,物理和音乐我在上学期考试都得了满分15分。但我不敢把它们作为我的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因为我知道物理到高年级会很抽象,我没把握学好,而音乐不适合我今后学医的专业选择。 一般来说,高中只要毕业,不管成绩好坏,总可以进大学的。而且大部分上了高中的学生只要不留级,都会毕业的。当然大学热门的专业有录取名额限制。比如去年最热门的专业依次是:心理学、医学、动物学、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建筑等,但每年会不大一样。
本文章关键词:德国留学 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