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绍兴鲁迅中学高中毕业后,梅欹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四年后,又考到德国攻读景观硕士。2009年8月,梅欹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并执意回到绍兴,完成更多的人生梦想。梅欹说,留学之前,对于留学这个词的理解是到国外念书,离家远了点,最多再带有一点对未来不知所谓的担心。三年后再回头,对留学就有了更具体的解释:从此必须靠自己扛下所有的事情,不管状况有多糟,再没有人帮自己打理烂摊子,扫除障碍……
迷茫过后的向往
出生在天台的梅欹,11岁那年随父母来到绍兴生活。从初中开始就住校读书,开始独立生活,去上海读大学时,自然比许多学生多了一份独立处事的能力。大学一年级,刚刚脱离了高中那种紧张的生活后的大一学生,处于一种无从适重的状态。梅欹也有了某种落差,觉得太空了,除了轻松完成基本的课程外,竟然瞒着父母去社会找兼职,当时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想尽快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想赚一点外快。这期间她给公司发过促销传单,做过家电市场的营销员,曾经为自己推销出第一台电视机高兴了一个晚上。
那时的梅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所要学的专业优势在哪里。等到大二、大三,随着大量专业课程的安排,梅欹才渐渐地走进角色,才知道自己选择的景观设计专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专业,要学的知识实在太多了。
由于景观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大量的设计必须通过做模型来完成。于是一个女孩子,做起了男人干的活,木匠、水泥工、管道工、电工,这些敲敲打打的手工活都必须自己去做。但就是这段时间,梅欹学会了严谨和刻苦。她开始有了一种出国打开视野的想法。
踏上德国留学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6月,德国安哈特技术应用大学,来中国招收景观硕士专业学生。一心想出国的梅欹成为学院推荐考试的学生之一。此时的梅欹刚好处在准备大学毕业设计答辩的紧张时期,对于德国考官究竟考什么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幸运的是,考试只考面试,还看平时在校的成绩。
在全英文的面试中,自我感觉不怎么样的梅欹竟然在离场5分钟后,考官直接把录取的消息告诉了她。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的梅欹,竟然兴奋地跳了起来,在第一时间里,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
然而,兴奋过后,梅欹却觉得脑子一片空白,期待中和得到后的两种情绪交错,让她进入了短暂的迷茫区。
由于办签证等一系列的事情,梅欹和另外一个同学最后一批飞往柏林。接机的学姐直接把她们送到火车中心站,帮忙买好周末票,已是晚上9点。胡乱吃了点东西,又坐上了火车。又是3个小时,前前后后花去了一整天的时间,总算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情景让她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荒凉的地方几乎见不到人影,街边的房子好大一部分都已无人居住。幻想中宽大雄伟的欧式学校,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更糟的是,由于梅欹比其他的留学生晚来了两个月,很多课程都拉下了,老师的英语又带有很重的德国口音,梅欹听课起来觉得非常累,心里也非常的着急,每天课毕回宿舍都特别丧气和郁闷。
艰难的首次考试
和其他一口流利英文的外国同学相比,语言问题成了梅欹最大的绊脚石。只能每天往回背一资料,埋头坐在电脑前边翻译边研究。所有的资料上密密麻麻全是注释,那股劲头,似乎只在高考前几个月出现过。
短短一个月后,环境学考试率先杀将过来。和国内大不相同的是,德国的考试大多是口试,这样一来就要求学生完全吃懂吃透上课的的内容,即便是平时的课程,也要做很多课堂汇报,两天一小讲,一周一大讲,要把每个阶段的进程做成PPT文档,陈述给全班同学、教授听,大家会对你的结论提出疑问和建议。这对于脱课已经两个月,且无法流利表达口语的梅欹来说,压力格外的重。
看到教授不断在别的同学的成绩评论单上划各种符号,梅欹开始手心冒汗,也顾不得自己的英文有多烂,也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想到一点关联的就先答了再说。这答题的15分钟显得太漫长,而更让她紧张的是,成绩会在结束考试5分钟直接宣布。没想到,梅欹居然也过关了。旁边的系主任见她傻乐,直接泼了盆冷水过来:“你的成绩本来不怎么样,看在你准备了PPT,认真的态度才放你过关的。”
艰辛的课业考察
其实,在德国留学,单个面试课程还是小意思,设计科目才是重头。从初期的实地考察,到中期资料的整理,直至最后的设计,无一不需要做大大小小的汇报。莱比锡城市规划课程是梅欹做得最艰辛也是最得意的课业考察。
由于梅欹报到太晚,没有背景了解,就直接随小组同学去调查散落在这个城市的老城堡、旧花园考察,以设计出可以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创造最佳旅游线路的方案。那时德国已近冬季,早上6点就跌跌撞撞起床,往嘴里塞几片面包立刻整车出发。在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导航系统很难发挥功效,必须时刻看着地图前行。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完成调查后,大多还得等半个小时车子才能返回。
有一天,队友病了,梅欹一个人负责所有的调查工作。面包车到了目的地后放下她就开走了。这才发现要调查的老屋是个荒芜破落的可以拍鬼片的破房子,壮着胆进行测量、填表、拍照,天色渐暗,老屋的玻璃窗被风吹得咣当作响,可面包车还没有出现,糟糕的是,那时梅欹还没有手机,只能干等着。此时的梅欹已经饥寒交迫,望眼欲穿地等着路的那头。
总算看见一辆面包车停了下来,走错路晚点的教授,一边连说着抱歉,一边和同学们扶着梅欹上车。劳累加上受寒,梅欹发烧整整3天下不了床,室友给她端茶送粥,才让她慢慢地恢复。梅欹说,在异国他乡,朋友真的很重要,留学三年,室友就如自己的亲姐妹。
不言放弃的收获
在柏林的最后3个月,梅欹全部花在了毕业论文上。这是她极痛苦和悲欢交加的3个月,是朋友、家人支持的力量,让她坚持到了毕业论文最后顺利地通过。
梅欹的导师住在柏林,梅欹特意把家搬到了柏林。但太久没有见到导师,本想好好地谈谈论文的进展。不料碰了一鼻子灰,他推说工作忙,婉言地让梅欹去找个其他教授当导师。这是准备论文中受到的第一个打击,导师甚至连论文也没看,就将她请出大门。这无疑给了梅欹当头一棒,她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来回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情非常低落,反复踌躇是不是真该换导师,好几天脑子处于游离状态。姐妹们很担心,一个劲地找话题让她开心起来。
梅欹没有放弃,也不想放弃。她静下心来完成了论文的大部分框架后,逼着自己再去见导师,即便他再把她赶出门,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和导师通了电话,约好时间,出门时那份勇气,就像要赴战场似的,终于推开了导师的办公室门。许是梅欹的诚意,打动了导师,这次他客气地让梅欹坐下,迅速地结束他手头的工作,拉了凳子仔细看完了梅欹60多页密密麻麻的论文,同时提出了很多意见,怕她记不住还特地用笔标了出来。一共花了他两个小时,完全没提起拒绝当导师的事情。走出导师办公室,梅欹直奔图书馆,心花怒放。
6月中旬,论文答辩开始了,评委和听众的问题有点多,但反响不错,一致通过,因为投入太深,梅欹后面好几天仍沉浸在论文当中回不了神。
本文章关键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HND,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北京师范大学留学预科班,中国传媒大学留学预科班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