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后”姑娘罗晓磊,从延安中学毕业后去荷兰留学,在7年间完成了学业、求职、定居和购房的全过程,成为用自信、坚韧赢得欧洲留学成功的个案。作者与大家分享了选择海外学校、应聘欧美着名企业的实习和求职、在国外企业稳步发展、“零首付”购房等经验,值得参考。留学生们可以跟我一起来看一下她的留学之路。
英语考试获得满分
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读大二期间,在期末考试中我的《英语报告写作》竟然破天荒地拿到了我们学校有史以来该科目的第一个满分,任课老师Mr. M Mac Cuulloch向我祝贺道:“你是我第一次给一位英语非母语学生批的最高成绩。”
欧美的高等教育要求很严格。Mr. M Mac Cuulloch老师是苏格兰人,获得硕士学位,通晓7国语言,英语是其母语,还掌握德、法、荷兰、捷克、波兰语,甚至还包括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希腊语。他在不少国家都教过语言学。希腊语语速很快,他刚到希腊时还不敢大胆地讲,但一年后就说得像当地人一样流利。Mr. M Mac Cuulloch老师经常用这个事例来鼓励我们要大胆勤奋地学习外国语。
在留学期间,我的英语有了突破性的进步。这学期英语课专攻的是《英语报告写作》,作业、论文和考试占90%,剩余10%则是口语和团体协作精神。这是我们继第一年语法、辩论后的又一个新的侧重点。
英语写作,不少人误解为写得篇幅越多就得分越高,其实却并非如此。一篇地道的文章,内容占30%,但如何正确表达则能占到50%。要在一张A4纸上写明问题、策论和分析,实在是要把最重要的“拎”出来。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所提出的“电梯理论”,即在电梯下降的短短3分钟内要清楚表达你要和总裁表明的问题和结论,如果3分钟你都吸引不了对方的注意力,那就别妄想要求别人再拨出30分钟来听你的具体分析了,这就要求表达内容绝对是重点中的精华。
《英语报告写作》学习的不单单是语法,更重要的是结合商业管理专业,给不同类型的公司“切脉开方”,为他们碰到的各种问题做个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这首先就不仅仅考你英语的理解能力,对该公司本身的资料要吃透,报表要会看,问题要找准,更是考所有相关的商业管理、财政分析、市场了解程度等等。
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的案例:一家美国派驻墨西哥的建筑公司,美国总管常常不能完成总部原定的生产计划,于是则频频向部下和员工施加压力;而墨西哥的副总管却认为这是美国人不了解墨西哥的工作方式,盲目追求进度而造成的。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家跨国企业公司,首先要摸清当地的商业文化和环境,这是获得市场的重要一步。该怎么卖,有时甚至比你卖什么产品更重要。我没有像其他同学立马去寻找这个公司的资料,而是不慌不忙地请了我的墨西哥朋友吃饭。
我的朋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墨西哥的气候炎热,在中午1-3点时尤为酷热,这个时候建筑工地上一般是没有人能坚持得住的。更重要的一点,不像我们中国人往往将晚餐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墨西哥人而言,午餐是他们一天的正餐,也是全家团聚吃饭的时刻。因此,当地一般都有一段非常长的午休时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美国人只考虑了夜晚加班对照明等能源耗费大,所以理所当然地调整了工作时间,但却引起了工人们极大的反感情绪,耽误了工程。
基于这种文化差异,我大胆地提出,美国总公司应该撤回这位眼中只有美国文化的总管,转而聘请一位当地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这不仅体现了美国总部积极调整的本土化策略,获得民心,而且树立了一个认真、长期合作的公司形象,这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企业形象。
期终考试时,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材料。我拿到手后先是一慌,考试内容出人意料,突然从建筑公司转变到了餐饮业,这次是关于为星巴克咖啡店的发展献计献策的题目,而且没有很翔实的资料,只是节选了几段该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高层的一些评价。不过我马上就让自己冷静下来,虽然我对该公司的具体情况熟悉不多,但既然没有给更多的资料,说明他也没有期待我们对其已有的业务分析过多。那就要更仔细研究他引用的公司的发展情况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高层的评价往往是报喜不报忧,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公司发展模式的期待。接着,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给出怎样合理的解决方式。
老师对我的这个观点非常欣赏,认为我没有拘泥于公司的现状,而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很明确地列出这一做法的优劣,并能够运用非常鼓舞人心的优势做总结,使得企业能充分理解采用这个方案将会为他们带来多大的效益。
本文章关键词:HND 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