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头戴着花镜天天盯着各种中介送来的出国留学计划,却一一被回绝。亲自去暗访,看环境,看设施,看师资,考虑的相当全面。再看见曾经在奥运会但当羽毛球场的北京工业大学时,老头终于推推镜子说:“就这了。国家都信得过,我们差什么?”还亲自拜访了北工大的老师,亲自拜托好好管教这个顽皮的孙子。北工大的老师很负责的说:“放心,放心。肯定能出去,而且也会让你有一个满意得结果。”
虽然在国内学习的地方不大,但是,老师天天跟在身边想逃课都没机会,只有硬着头皮使劲啃那英语ABC。老头在身后偷偷地笑。在北工大他必须自己动手打理自己的生活,第一次煮面,虽然糊了,但是依然觉得很香。还有那个红红的烫伤也很刺眼。妈妈看见了心里既心疼又高兴。英语有了些基础,学校的申请也有了新的进展。离出国的日子不远了,妈妈还是担心国外的生活他会不适应,撑不了多久。有些犹豫要不要真的把他送出去,爸爸及时的“修正”了妈妈的心。送出去吃吃苦,总是会有进步的。送出去没错。虽然成绩不是那么优秀,但是人够聪明。面签也通过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在天空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他到了美国,心里想,真是快餐时代啊,到处都是快餐厅,很快就尝遍了学校附近的美食,很快就发现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在苦苦的熬过了4个月后,他彻底崩溃了,生活节奏他都可以适应,可是唯独这几餐他不能适应。向国内的妈妈求救,妈妈心疼的说:“回来吧,儿子。回家吧。”他自己却犹豫了。心里在想美食都是人做出来的,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呢?
说做就做,把那个落满灰尘的宽敞厨房打理出来,看看那整套的厨具,那漂亮的餐具。突然来了兴致,好好琢磨琢磨这片小天地。去超市买了一堆食材,各食物堆满了冰箱。开始行动,鸡蛋,葱,姜,黄瓜,番茄。被切得七扭八歪,说块不是块,说片不是片。同学都在笑,说:“你快放弃吧,我们不需要毒药。”他却很执着的一刀刀切着,点火倒油,被溅出来的油烫到,仍然坚持着,鸡蛋糊了,酱油放多了,黑乎乎的。熄火,装盘——糊鸡蛋饼。第一次做成的菜,自己都没胃口。最后犒劳了垃圾桶,似乎找得到了乐趣,他开始钻研起厨房,就想要露一手给那些外国佬尝尝。又开始一次次新的实验。油锅着火了,差点把厨房烧掉。继续努力,鸡蛋终于不糊了,而且不那么咸,味道很有进步。他就向得到了鸡蛋的鼓励,再接再厉,天天在厨房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竟然有人来抢他的饭菜,虽然是家常菜。但是那菜里有浓浓的中国味。
美食没有打倒他,他反而征服了美食,越来越得心应手,菜越来越受欢迎,那些天天快餐的外国佬也开始来凑热闹,说着硬硬的中文:“帅厨,再来个苜蓿鸡蛋。。。。。”他已经完全找到了厨师的自信,也去学习西餐的做法,然后改进到中餐里。中国的家常菜已经是招牌菜了,学校里也小有名气。各种PARTY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和美味的中西结合的菜肴。吃的老外赞不绝口。还去中国餐厅做兼职,生活过的充实而快乐。他自己会暗暗在心里庆幸,要不是出国,他还不知道自己对做菜这么感兴趣呢。举行的美食节他参加了,而且还小小的赢了一下,获得了一枚奖章。他自豪的不得了。那笑容是那么的有感染力,让你也想好好的替他庆祝。他得到了肯定,不像在国内,大家都用“你家有钱,了不起啊”的眼神看他。即使赞美,也是赞美钱。但是在国外没人了解你的家庭,也没人愿意去了解,人们只看重你的能力,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能力。只要你可以,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他回国只拿了一件沉甸甸的行李——奖章。他无比自豪的拿给家里人看,得到的也是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当系着围裙把一道道佳肴端上餐桌时,大家仿佛真的看见了大厨师,他笑笑的说:“欢迎品尝留过洋的中国菜。”妈妈红了眼眶,摸摸他的头。这菜里有中国的味道,有家庭的味道,有奋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