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世界百所最佳大学的排行榜中,美国大学占了40多席,比整个欧洲都多。每年有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超过45万留学生来到美国。美国大学吸引人的不仅是一流的设备和享有盛名的教授,其自由、平等、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让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在美国,较好大学的本科招生普遍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学生在中学所选修课程的难度和成绩,GPA、班级排名、SAT或ACT标准化考试成绩,课外参加的活动和承担的项目,个人陈述(personal essay)以及面试。其中“课外活动”是能让自己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 真心投入
今年6月曾爆出北京考区理科状元李泰伯被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的美国名校齐拒的新闻。李泰伯并非高分低能,大陆媒体报导他时说,“也许他不是近年来北京市高考得分最高的头名,但他无疑是头衔最多的头名: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高三年级十四班班长、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志愿者队伍负责人,3 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但申请美国多所名校却均败北,此事给中国的家长带来极大震动。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校招生不纯看学业成绩或参加课外活动数量、所获头衔的多少,他们会观察学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