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日本 > 日本申请经验

《我的东瀛岁月》:傅抱石之女留学日本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7

邓小平批准她留学

20世纪70年代末,经邓小平批示,近代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女傅益瑶留学日本,成为“文革”后第一位赴日学习艺术的公费留学生。她在日本闯荡多年,经过了从临摹父亲到独自探索的过程,成为颇有成就的水墨画家,曾获日本最高美术评论奖“伦雅美术奖”和“神道神社文化奖”。在新书《我的东瀛岁月》中,她对留学日本前的生活、“文革”中的经历、学画的历程作了回顾,更将在日本学习、生活、工作近三十年的师承、交游作了详细介绍。

萌发留日念头

1972年暮春,我随母亲到北京出席我父亲一批画的捐赠仪式。早在1946年,父亲的一批画被带到法国展览,其中三十三幅留存在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包括《屈原》、《湘夫人》、《天女散花》、《赤壁之游》、《苏武牧羊》、《山水有清音》、《竹林七贤》等精品。这批画后在郭沫若的帮助下回国,经周总理批准,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捐赠仪式一结束,我和母亲去了位于前海西街的郭沫若家。郭老问我学画了没有,我回答说学了。他亲自动手扯起铅丝,把我带去的画用铁夹夹好,挂起来,并电话请来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和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一同观看。记得郭老一边看一边问,不住地称赞。吴仲超院长也很欣赏我,不断地鼓励我,并希望我能调到他那儿去,从事我父亲作品的研究。

当时就这么说定了,郭沫若还亲自出面为我进北京要了一个特批的户口名额。但是这件事最后没有成功。故宫博物院持国务院人事局的介绍信到乡下调我,却被睢宁县的人挡住了,说贫下中农不放心我这样的“反革命”到毛主席身边。

直到1975年6月,我的所谓“反革命”案才得到平反,8月调回南京,分配在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学习书画鉴定,从此结束了我在苏北睢宁的五年生活。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出台了一个政策,说是梨园子弟可以接班,于是我得到了调往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绘画的机会。

在国画院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适应不了国画院的工作作风。因此,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与痛苦之中。不曾想,屋漏又逢连夜雨,大哥这时病倒了,得了脑溢血,我本来想跟着大哥学画的念头也只能中断。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报纸上一个关于自费留学的介绍,忽然萌发出去日本留学的念头。这一年是1978年。

在这以前,自费留学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机会去波兰、苏联等地方留学。当年父亲曾说到过孩子留学的事情。他说,要学就要去日本,日本保存文化的方式与中国不同,以保存为主,文化传承比较好,中国文化在那里就保存得很好。去日本,就是要把中国文化彻底搞通,而不是把中国文化丢掉。到欧洲去,要重新塑造文化灵魂,即使那样,你也来不及;你的文化要去适应他们,是很困难的。

母亲写信给谷牧和廖承志

1978年中国环境代表团赴日考察,携带了我的两幅作品:《秋山图》和《高山悬流》。《秋山图》是仿父亲的“太华纪游”,赵朴初先生兴奋地在画上题了诗;在《高山悬流》图上,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吴作人先生题了“钟鼎”二字,并有小序“山水逼似乃翁,异日必发扬光大……”的推许。

或许正是因为我在国画创作上的可塑性和前辈的奖掖,加上父亲生前不止一次说过的培养孩子的遗愿,促使母亲鼓励我去日本深造。我的性格,相对而言,是善于在逆境中平衡自己。在学校被打成“反革命”,隔离审查,检查写了一摞又一摞,可我就是不“心死”。记得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从句容回南京的敞篷汽车上,想到这么被人威逼着,没有一点自由,真是还不如死了好。其时是四月份,看到大片的菜花,那么金黄,那么纯净,还有蜜蜂,大自然如此慈悲,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怎么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忽然就醒过来了。

母亲于是写信给谷牧副总理和廖承志副委员长:

“抱石早年求学日本京都武藏野美术学校,与日本进步人士颇有交往。抱石在国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在日本有一定影响。解放后,任中日友好协会的理事,为中日友好曾做过点滴的工作。

“抱石生前曾有宿愿,培养女儿益瑶学习国画,并争取也到日本武藏野美术学校攻读东方美术史及绘画。惜抱石于一九六五年去世,培育女儿事已来不及了。文革开始,我家书籍资料均已毁尽,虽困难重重,但女儿长期坚持刻苦学画,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去年曾以《秋山图》、《高山悬流》赠给藤山爱一郎、山田久就先生,已有‘一纸丹青,两代友情’佳话流传日本。近香港《文汇报》刊专稿介绍益瑶学画情况;今年内五、六月将在新加坡举办《傅氏兄妹画展》,对国际文化交流,尽微薄之力。抚今追昔,不胜感慨。我们衷心感谢党以及中央各位领导的关怀。

“我已年过七旬,益瑶在国画方面取得的小小成绩,仅为今后深造打下基础,还当百倍努力,悬梁刺股,刻苦学画。为此,我向领导提出:送益瑶去日本武藏野美术学校留学。父女两代人,同在一校攻读美术,益瑶走乃父学画的道路,这在中日文化交流上,又是一段佳话。抱石遗愿得偿,我心亦安。如能公费留学,则不胜感激;如批准自费留学,因我已将抱石遗作献给国家(得一笔奖金),经济上能有保证,日本有抱石生前朋友,也为她担保,自费也符合条件。学成归来,傅氏山水将更发扬光大,也是一大好事。

“益瑶今年三十岁,在江苏省国画院工作,正是奋力上进之时,国画技法上也有基础,初步具备留学条件,如再拖沓下去,时不待我,贻误光阴。特恳请能予批准。

“我是七十余岁的无知老妇,盼望女儿有点成就,为祖国作点贡献,冒昧上书,切望加以海涵原谅。望能赐此良机,不仅我母女感恩不尽,若抱石有知,定感德于九泉。不情之请,歉疚甚深。专此,敬叩春安。”

这封信函也是份申请报告,由我带到北京面呈两位领导。谷牧叔叔说,你这个孩子很上进,这样的孩子不帮帮谁呀?他们都很愿意帮我忙,希望爸爸有继承人。

邓小平批准我公费留学

母亲的信写于1979年4月11日,20日谷牧副总理就在信的眉头上批示:“请廖公阅处,如能促成,乃大好事。”时当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安排公费出国深造的都是理工科人员,对经济建设有直接帮助,而选派艺术人才出国还没有先例。因此谷牧副总理在与廖承志副委员长联络时,考虑到了这个因素,认为要求公费可能有困难,如从办成赴日留学一事的实际效果出发,还是提自费为好;即便这样,也要最高行政领导批准。

母亲于是照着自费留学的思路开始做工作,于4月20日给日本武藏野美术学校写了封信,并拟请中日经济协会业务课长冈本丞博先生担任保证人,并委托其办理入学手续。

廖承志副委员长收到谷牧副总理的签署意见后,于6月15日批示:“如自费去,须经邓小平副总理批核。如同意,由中日友协协助办。”

两天后,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用红铅笔在母亲的申请报告上批示:“如她经济不充裕,公费亦可。邓小平六月十七日。”

邓小平不仅同意了我的留学,还批了公费留学。这个批示,让我和母亲都颇感意外,谷和廖两位也感到非同一般。廖副委员长6月18日接到批件,立即手书一信给教育部长蒋南翔:“南翔同志:许久未见,想好?傅抱石(名画家)的女儿想到日本东京都武藏野美术学校进修国画,邓小平副总理已同意予以公费。批件附上。如蒙同意,请批核,具体事件中日友协可以协助。”

蒋南翔部长在第二天,即指示留学生司给我办理出国手续。教育部于1979年8月24日,以“(79)教留字050号文件”给当时的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傅益瑶赴日本学习的通知”。一切都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10月底我便开始了东瀛之旅。这与父亲当年留学日本的时间也大致相同。

我是当时留日学生中惟一学习美术的公费女学生,也是我们傅家孩子中第一个出国深造的。这一切都是父亲的荫庇。临行前我去扫父亲的墓,带去烟和酒,把酒倒在纸花上,心里默默地念道:爸爸,我到日本去了,那是你四十多年前留学的地方,我一定不辜负你的厚望,学成归来。


上一篇: 在早稻田大学经历博考
下一篇:留学 让娇小子成大男人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