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学生姓名: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联系电话:
北大未名咨询电话
清华留学报名
 
 
 
 
 

北京大学主打数字化时代“新式图书馆”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创新求变是图书馆服务深化和提高的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不仅仅再是传统印象中沉默严肃的“学究”,他更是一个前卫时尚的“达人”,轻盈活泼,充满生机,紧随时代前沿。北大名师、北大博文、数字报纸、移动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像个变幻的精灵,展现出精彩纷呈的一面。

 
北大图书馆数字读报服务

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查阅图书信息

2011年3月8日,北大图书馆发布了基于WAP2.0的移动图书馆平台,该平台适用于绝大多数低端、中端和智能移动设备,读者在移动终端浏览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http://m.lib.pku.edu.cn即可进行访问,方便了读者随时随地使用查询图书、续借、预约等服务。

“移动”大家已耳熟能详,而移动图书馆的概念还年轻。移动图书馆是建立在移动因特网(mobile Internet)基础上的,是其衍生品。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都曾推出手机图书馆。

此次北大图书馆和书生公司合作,利用其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进一步扩展了移动图书馆的外延,着眼于“移动”,使适用对象不再局限于手机,增加了资源获取的途径。该项目的负责人朱本军总结这是“内部(读者)需求”与“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朱强馆长提出了“泛在图书馆”的概念,代表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庞大数据库支持:E时代的文献获取只需鼠标轻轻一点

北大图书馆目前拥有480多个数据库,160多万种电子书,5万多种电子期刊,对电子资源的投入占总经费的1/3。电子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图书馆副馆长聂华提到“仅2009年到10年一年间,电子资源全文下载率至少提高了40%,检索率提高了30%,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在20世纪90年代北大图书馆还只有一个简单的目录,电子资源几乎为零。正是这种与时代同步的前进保持了北大图书馆的活力。

北大图书馆不满足于购买既成的商业软件,还独立进行了很多开发性工作,如商业软件的本地化,商业软件的二次开发等,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也进行了很多自主创新,如移动数字图书馆(http://m.lib.pku.edu.cn)平台的开发。这个过程中北大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能更敏锐地把握到读者的需求。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北大图书馆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良好计算机素养的技术人才,为这座古老的图书馆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目前北大图书馆已有大型服务器100多台,能够支持多种应用,与国外相关领域合作交流频繁,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前进步伐也与国外图书馆相当,在工作细致方面做得更为突出。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北大图书馆一直拥有先进的理念,引领中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图书馆的“谷歌”服务:轻松定位文献检索

北大图书馆即将推出“发现服务”(discovery service)系统,即将所有电子与纸质、中文与外文、图书与期刊等分散、分布的学术性信息资源通过一个集中的元数据仓储进行整合,读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界面直接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可精确定位至图书,文章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可及资源范围,提高了检索效率与精确度,并提升网络时代读者检索学术资源的体验。聂华副馆长称之为“library’s Google”。

图书馆立足北大,通过“北大名师”“北大博文”“特藏数据库”等将原本分藏在各处的资源整理、整合,保存了一个个独有的、弥足珍贵的北大侧影。这些数字特藏(digital contents)的关键在“特”,收藏的最大意义也在于其北大特色。

北大图书馆自1998年起便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管理中心和全国文理中心,在“共建、共知、共享”的理念下与全国许多图书馆交流密切,聂馆长称“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接待全国各地许多来交流学习的图书馆同仁”,这无疑有利于更大层面上的资源整合。

近些年来,电子资源大有取代传统书籍之势,此类论争也不绝于耳。无论纸质书的阅读如何令某些人着迷,毕竟不能阻挡图书馆电子化的脚步。享受指尖滑过纸页声音的人毕竟在减少,未来图书馆将是E-only的时代,传统的“藏书阁”或许会以“信息中心”的面孔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207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021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出国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本科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