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学者池田知久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
4月28日上午,日本知名汉学家池田知久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209大会议室做了题为“老子的根本思想”的精彩演讲。本次学术讲座系国际汉学系列讲座第十六讲,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大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主持,系主任王博教授点评,并由清华大学曹峰教授协力翻译。参加讲座的有知名学者陈鼓应先生,北大哲学系张学智教授,以及其它北大校内外师生。
池田知久先生是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在中国古代思想与新出土简帛文献研究方面有深湛造诣。池田先生说他与北大哲学系友谊久远,早在1980年便来北大访问过张岱年先生,1986年又在北大哲学系研修一年,本次能来北大演讲可谓前缘再续。池田先生在学界以重视出土文献研究著称,对中国近些年来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等都有广泛而精深的思考。本次演讲的主题为“老子的根本思想”,池田先生便参照大量出土文献和现存不同版本的《老子》,以翔实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演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老子》最根本的思想,第二、把握《老子》核心概念“道”的目的,第三、“复归”的思想与“道”自己的外化。在池田先生看来,首先、《老子》的根本主题是关于“道”与“物”的“外化”与“复归的思想,“道”外化为“万物”,“万物”最终又要复归于“道”;其次、对于学界以前认为“老子”只是“遁世”“隐居”的特点,池田先生进行了澄清,认为《老子》一书有着积极的一面,那便是作为修行者的“治身”与“修养”;在此意义上,池田先生认为,老子与孟子在关于“性善”与“复归自然”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二者可以“握手”;再次、池田先生认为在“道”外化为“万物”的过程中有种类似于黑格尔意义上“异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在生成论上是一种“退步史观”或“堕落史观”。最后,池田先生向在座的陈鼓应先生表达了他不同的学术观点。在池田先生主题演讲之后,王博教授作了精彩幽默的点评,赞赏池田先生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眼光,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在自由讨论阶段,陈鼓应先生首先做出回应,他对池田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的严谨、刻苦精神表示敬佩,同时阐发了自己所坚持的“道家哲学主干说”,进而对池田先生的“退步史观”或“堕落史观”提出了疑义。陈先生承认池田先生对老子“治身”思想的发掘,但认为“治国”这一积极入世的特点在《老子》文本中也随处可见。随后,张学智教授和在座的同学也提出了很多富于启发意义的问题,池田教授一一做了出了解答,会场气氛活跃。
上一篇:北京大学举行第十四届整体健康活动月开幕式暨5•25北京高校心理论坛
下一篇:记第26届大运会火炬手——北京大学范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