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青年骨干研修班举行第二次集中培训
2011年5月14日,北京大学第2期中青年骨干研修班举行了第二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是研修班治校理教能力培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校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建设为主题,从不同学科的团队建设、管理心理学和管理队伍等层面切入,提升学员投身科研团队管理和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综合能力。哲学系党委书记、副主任、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尚新建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严纯华教授,心理学系谢晓非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柴真教授,人事部副部长(挂)杨荣祥教授分别作报告。
尚新建教授以“从外哲所的发展思考大学教育”为题,首先介绍了外国哲学研究所的组织机构、学术队伍、人员选拔、学术活动组织、对外交流等基本情况,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管理经历,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对文科机构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思考,指出要处理好西学与国学的关系、国际接轨与本土特色发挥的关系,以及引进人才与营造和谐环境的关系等。
严纯华教授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对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的体会。首先他分析了团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社会竞争、国内高校体制、国际竞争环境、个人生存等都提出了对团队的需求。而在团队中,个体的素养是成功团队的重要保障,如善于欣赏别人、积极构建和谐文化环境、有“伙计”心态、换位思考、勤奋、善于学习、不耻下问等等。
谢晓非教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与学员分享了管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她指出,管理心理学的目标是塑造高效的组织和满意的员工。通过动机模型、需要理论、公平理论、人格与情商的模块,为大家介绍了个体心理在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群体如何对个体产生影响等。
柴真教授、杨荣祥教授与学员们分享了双肩挑干部的经验和体会。两位老师均指出双肩挑干部对于学校和院系来说都很需要,也很必要,双肩挑干部拥有多年来从教师视角得到的经验、专业知识的背景、与院系教师沟通时的共同语言等。虽然行政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占用时间,影响科研、教学,但是收获也很多,比如增加对学校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