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儒藏》工程工作会议
2011年5月23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儒藏》工程工作会议在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确保《儒藏》工程取得预期成果。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致欢迎辞,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国内20所承担《儒藏》工程项目的高校校长、副校长、社科处处长和《儒藏》精华编各部类主编及有关人士。
李卫红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据此,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要通过“《儒藏》精华编”编纂,系统培养一大批多学科的古籍整理与研究人才,保证今后“《儒藏》大全本”的编纂能够继续进行;使《儒藏》带起来的这支队伍延续学术命脉,达到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目的。二、高度认识《儒藏》工程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儒藏》工程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对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也将为建设中国和谐社会、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三、加强项目管理,弘扬优良学风,确保《儒藏》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为此,她还提出以下具体要求:第一,北京大学和项目承担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教育部也将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抓具体落实。第二,北京大学和项目承担高校要加强密切合作,推进协同创新。第三,北京大学和项目承担高校要改进科研评价,对古籍整理研究实行政策倾斜。第四,项目研究人员要再接再厉,把《儒藏》做成学术精品、文化精品。
周其凤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对《儒藏》工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大对《儒藏》工程的投入,并在各个方面给以实实在在的支持与配合,并将继续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保证《儒藏》工程能够在一个和谐顺畅的氛围中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就《儒藏》工程的总体进展情况做了工作汇报。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社科部部长李强,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浙江大学教授董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严佐之就各单位参与《儒藏》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做了发言。杨光司长就如何落实李卫红副部长的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就胡锦涛总书记及李卫红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儒藏》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进行了研讨,会议取得如下成果:第一,大家就《儒藏》工程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取得了进一步共识,并向教育部承诺将按照立项要求和合同规定保质按时完成任务。第二,大家对教育部为提高古籍整理的科研评价地位、加大对《儒藏》工程的经费支持力度所采取的切实措施表示拥护和感谢。第三,大家对《儒藏》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交稿的质量和期限,校点者及部类主编的职责,经费的拨付方式,如何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等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并提出了具体意见。
2003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 “《儒藏》编纂与研究”作为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任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也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合作项目。2009年1月,教育部将《儒藏》工程确立为人文社科“重大专项”,追加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2010年底,教育部又特别为《儒藏》工程分设重点项目24项,一般项目147项。八年来,在国内外50多家合作单位、40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教育部在立项之初提出的“瞄准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认真组织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的要求。目前《儒藏》精华编已出版43册,近3000万字,涵盖经部、子部、集部以及出土文献等13个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