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举办“时间管理”团学骨干培训会
为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减轻压力,社会学系党委、团委于2011年5月20日下午在理科5号楼134室举行团学骨干“时间管理”培训会。法学院1985届校友常敏结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团学骨干在平衡和优化自身学业、出国深造、社会工作、实践锻炼、人际交往等时间分配上可能存在的困境,传授了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培训会由社会学系党委副书记匡国鑫主持。
在常敏看来,时间是生活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但有效时间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充足,一些不能避免的因素总会占据我们的时间,影响办事效率。而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完成重要的事情,并且可以减少加班时间,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她提出,时间管理应遵循“适应”、“控制”和“影响”三个原则,也就是要学会“适应”时间的有限性,“控制”自身可控的消极因素,从而“影响”相同时间单位所创造的价值。在践行这些原则时,需要进行自我质问,反思自己现在所做的是否让这段时间更有价值,是否控制了自身的惰性,能否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努力克服时间的有限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尤为重要。
常敏认为,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积思成行、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因此生活中要主动积极,坚持行成于思、要事第一,贯穿双赢思维,先理解别人再寻求被理解,在此基础上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唯此才能“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她同时提出,时间管理实质是对事件进行控制,即首先确认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并将其进行优先性排序,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然后确定长期目标、中期步骤和每日任务,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行合一金字塔”式管理,从而提升生产力、获得内心宁静。
社会学系团委、研究生会、学生会和班级干部共34人参加了学习。本次培训会是社会学系开展学生分类指导、追求工作精致化的一项措施,也是团学骨干素质提升计划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北京大学平民学校举办“党在我心中” 诗歌朗诵比赛
下一篇:北京大学《北大青年》报社当选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