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承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项目第五场讲座 袁行霈先生做主题讲座
6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廖凯原楼437教室里趣味盎然,260余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陶醉在中国诗歌和书画讲解的美妙中。这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项目北京大学所承办的第五场讲座,袁行霈先生题为“天趣:中国诗歌与书画的追求”的学术演讲,吸引了广大司局级干部前来聆听。继续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虹主持了这场讲座。
袁行霈先生的讲座以中国历代名士对“趣”的理解和看法开始。他说,“趣”是中国世人的一种美学追求。“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起妙也。”他着重阐述“天趣”,认为这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和中国诗歌的重要范畴。袁先生指出,“趣”的最高境界是得自自然,出自天真,所以称之为“天趣”。“天趣”是中国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同时也是中国诗歌的精髓。他列举了大量中国诗歌中的趣味所在,有意点出李贺“一双瞳仁剪秋水”、“思牵今夜肠应直”、“天浓地浓柳梳扫”中“剪”、“直”、“浓”的“天趣”。
讲到忘情处,袁先生还带领大家朗读王维、袁枚、杜甫、贾岛等诗歌中的趣味佳句。“溪清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朗朗的诗歌吟唱气氛让司局级干部步入了诗歌所营造的充满童趣和纯真的意境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袁先生还列举了古代画论、书论中关于“天趣”的论述。他以老子、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解读这次讲座的主题。他说,“天趣”的形成,无论在中国的书论、画论还是诗论中都强调自然得之。自然,是中国道家哲学的真谛。
在对讲座作总结时候,袁先生强调,“天趣之得,固然不排斥人工的技巧,但更推崇自然天真。任凭自己的灵性之光自由照射,寻出事物本来具有的活泼泼的微妙之处,感受主客观相契合时的愉悦与快感。”“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乃在于雕饰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袁行霈先生提醒各位司局级干部,“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天趣的人。”他最后以自己新作《序论诗绝句一百首》中的诗句相赠,“道法自然诗法何?池塘春草漾清波。灵光一现花如绣,恰是天成妙趣多。”
女高音歌唱家龚琳娜知道袁先生举办讲座后,慕名而来。课间休息时,她与袁先生进行了交流。她说,近年来她主要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加强古诗文修养对她的演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她当场清唱了《忐忑》、《静夜思》两首歌。
三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很多干部们仍然意犹未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立波在讲座结束后写下两句话以表达自己聆听袁先生讲座的心声:“室外物欲横流,室内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