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学生姓名: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联系电话:
北大未名咨询电话
清华留学报名
 
 
 
 
 

访北京大学36、37号毕业生宿舍楼楼长

      “欢迎你们回来,我们常备凉茶和蜜枣:凉茶可以降火,蜜枣可以暖心。”

六月末七月初,毕业班的同学们步入了离别的季节。很多毕业生都感动于BBS十大的一个帖子——那是36楼楼长写给毕业生的寄语,洋洋洒洒三页纸装满了情深意切的肺腑之言。很快,这份寄语在人人网被广泛分享,毕业生或者非毕业生看后都纷纷表示感动不已。

为此,我们走访了36楼楼长宋丽杰阿姨和37楼楼长李荣福阿姨,听她们聊聊工作,谈谈她们和同学们之间的故事。

“谁,叫什么,住哪房间,家在哪儿,都清楚!”

同学们和楼长的关系说来简单,忘带钥匙问楼长要,没话费了找楼长买,来包裹了向楼长取。在同学们看来,楼长的工作或许就是在小黑板上写提醒,上楼查寝,还有让同学们“头疼”的卫生检查和准点熄灯。

但就是这细碎的活要做好却是要谨小慎微。宋阿姨拿出了一本交接班记录本。什么时候查了寝,哪个寝室电灯坏了还没修,今天又向同学们作了什么提醒……事无巨细,写得清清楚楚。“做楼长就是要用心,要有责任心。”宋阿姨这样告诉我们。

也许同学们并没有特别在意,楼长们还有另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寝室安全。宿舍楼每天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但是陌生人想在楼长眼皮底下混进宿舍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宋阿姨说:“900多人,谁,叫什么,住哪房间,家在哪儿,都清楚!”

当我们惊讶于楼长如此惊人的认人本事时,宋阿姨却说,做这份工作,自然就要、也能做到这点。“没事翻翻名册、查查寝,也就记住了。”

宋阿姨说工作辛苦,但是乐在其中。她说,大家有什么事都会来找我们。交女朋友了、保上研了、腿擦破了等,楼长们都乐意听同学们讲,乐意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就像36楼楼长们在信中写的,“当身边充满了一个个的变数,每天的生活就多了一个又一个的乐趣。”

在楼长们眼中,同学们就和自己的一个个孩子一样,被孩子们麻烦又怎么算是麻烦,高兴还来不及呢!楼长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就在这样的父母与孩子般的关系之中日渐融洽、浓厚起来。

“听阿姨的话,别让我受伤”

就像父母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习惯不好、走错路,楼长也同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学习、成长。

宋阿姨和我们说起了一个新疆的孩子发生转变的故事。他平日特别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楼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某天早上楼长查寝时,正在刷牙的他竟意外晕倒。楼长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医院全程陪同他。自此以后,这个新疆小伙每每见到楼长,都会在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

楼长和同学们之间有多少这样并不轰轰烈烈却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在门口找不到卡时,听见门“砰”的一声已被打开;我们拖着行李出门,有一个声音在说“回家啦,路上小心”;我们疲惫地回到宿舍,有一个微笑会对我们绽放,只是我们有时太过粗心而把它忽略——这样的温存和感动,都留在每个同学自己的心里。

可是即便如此,同学们却还是常常让楼长们操心。说起这,楼长们也有些无奈——贵重物品随处乱放,离开宿舍不锁门,甚至晚上睡觉都敞着大门,作息没有规律、三餐不能保证——楼长们就算知道提醒不过来,也还是乐此不疲地一遍遍向同学们唠叨。

37楼的李阿姨说:“看着大家一个人在外也都不容易,我们有的时候不被同学理解也无所谓。”36楼楼长们在信中这样写:“听阿姨的话,别让我受伤。”这里有太多太多对同学们的希望和期待。

“走一批,伤心一回”

几个男生看到了楼长室外的留言簿,都凑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记下自己对楼长、对这个楼的真心话。

宋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她在36楼送走的第四批毕业生了。只要楼里住着毕业班,她们每年都会为他们写毕业寄语。

她说:“每到这时候,连着好几天心情都特别不好。走一批,就伤心一回。”看着孩子成长自然高兴,可是想到他们从此各奔东西,那心情,恐怕得等到孩子们成了父母才能懂。

当我们问及李阿姨有没有要对毕业生说的话,她顺手就拿出了一张纸,正是写在外面黑板上的寄语,上面写道:“希望你们在不同的国土,不同的岗位上,不忘我是北大人。秉承北大光荣传统,不忘北大精神,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盼你们常回家看看。”

“盼你们常回家看看”,这是长辈的心愿,晚辈当记心中。

几个男生走后,我们翻开了留言簿,他们这样写道:

“谢谢阿姨四年来的照顾!”

“出门在外,楼长们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感谢你们四年以来母亲一般的关爱!”

“你们是我见到的最亲切最好的楼长,原谅我们有时候的不懂事。我永远爱你们!”

“楼长辛苦了,陪我们四年,有机会我们回来看您!”

这些话虽然简简单单,却是楼长们格外珍藏的宝贝。宋阿姨小心翼翼地拿出几本往届毕业生的留言,很是自豪。每一本的第一页,她们都会写上送给毕业生的话,其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

“人将散,曲不终,我们等候着你们的佳音。”

楼长告诉我们,毕业生走后,她们还不能闲着,暑期会装修宿舍,然后又迎接下一批新生,开始新一个循环。楼长们一直没有闲着,一直都在操劳。所以,同学们,在离开宿舍之前,请别忘了,去向我们可敬可爱的楼长们送一句问候,表一句感恩,道一声珍重!(文/张莹、施顶立)

 

附36楼楼长写给毕业生的信:

致36楼的毕业生们

亲爱的同学们:

四年了,毕业了,祝贺你们!

又到了离愁别绪的时刻。于是,总是要做点儿什么。你们青春活力、狂欢、聚会、旅行、欢声笑语、热热闹闹;此时我们也情不自禁的写点儿什么吧。

四年前,你们刚住进来的时候,都是些半大小子。你们活泼、热情、有朝气、有傲气,让人一看就精神抖擞,忍不住赞一声好小子。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现在,你们要毕业了,你们的的确确成长了:不再锋芒毕露,而是成熟稳重;不再空谈理想,而是脚踏实地;不再妄谈时事,而是深思熟虑。你们真的长大了,是能为自己和家人负责的男子汉了。看着你们的变化,我们真的很高兴。这种高兴是发自肺腑的,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样。不过,回想四年来的种种,在心底里,我们的确是把你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我们的工作简单而重复:每天例行的开关灯;每周例行的安全检查;每月例行的卫生检查;每学年例行两次放假,以及每天要对“生面孔”的例行盘问等等,总而言之,工作就是一个个“例行”的循环往复,繁琐不堪。然而,生活中不仅仅是工作。当身边充满了一个个的变数,每天的生活就多了一个又一个的乐趣:有个健忘的学生又忘记拿钥匙了;有个同学兴奋的跟我们讲有女朋友了;二楼的小孩举着一个红苹果“阿姨祝您三八节快乐” ,三楼有个孩子跑来抱怨说懒得洗衣服了;六楼有个孩子说想在楼里安一部电梯……你们真是一群单纯可爱的孩子!你们知道吗,孩子们,最让我们感到温馨的事情,是每次跟你们碰面,你们都会热情的打招呼:“楼长好!/阿姨好!/老师好!”其实我们最喜欢听的还是阿姨好。

四年里,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能够有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谁会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受委屈呢?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结果让人遗憾,也让我们觉得愧疚。孩子们,你们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你们没有按时作息,而是肆意妄为,通宵达旦不过是家常便饭;你们没有准时吃饭,而是为所欲为,便当外卖已经是司空见惯;你们没有整理宿舍,而是随心所欲,应付检查也只是常规手段;你们……孩子们,四年的时候没有帮你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觉得很失败。在你们离开之前,这是最后一次提醒你们了吧,不要不爱听,“忠言逆耳利于行”嘛。孩子们,引用一句歌词:“听阿姨的话,别让我受伤。”

眼看着的自己的孩子们要走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再嘱咐几句。

你们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们很高兴,因为你们要自立了,是自己当家作主的男子汉了。可是,社会毕竟不是学校,在学校里起码老师会关心你、同学会让着你,可是在社会上,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饭碗和前程在打拼,除了家人谁会顾及你的感受?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有了心事儿千万别憋着,说出来会好受些,多跟父母聊聊。就跟歌里唱的一样“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我们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年轻气盛,又素来特立独行,总是觉得跟父母之间有代沟,聊不来。但是啊,父母是最亲近的人,也是对你们最无私的人。或许你们现在体会不到,等你们在社会上待一段时间就明白了。如果有事情不好意思跟父母讲,也可以来找阿姨们聊聊。你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是楼长阿姨;你们毕业了,也千万别拿我们当外人。等以后有了女朋友、要结婚了,也别忘了报个喜。逢年过节也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就当是个念想吧。

不知不觉唠叨了这么多。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都爱唠叨,你们呀,千万别介意。不过以后要是还想听我们唠叨,随时欢迎你们回来,我们常备凉茶和蜜枣:凉茶可以降火,蜜枣可以暖心。

最后,孩子们,我们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坎坷,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我们的眼里,你们永远都是刚入学时样子:热情、奔放、自信,心怀理想和希望。

你们的三位楼长阿姨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207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021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出国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本科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