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大钊奖获得者介绍之 李淑静:用行动践行信仰
从即日起,本网将连续刊载9位李大钊奖的通讯文章,号召全校师生以他们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为把北京大学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用行动践行信仰
——记2011年北京大学李大钊奖获得者李淑静
李淑静,1986年入党,1990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2010年获北京大学模范工会主席称号。在繁忙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她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做好党务、工会相关工作,得到全院上下的一致好评。
内聚人心 外塑形象
作为外院的党委副书记和工会主席,李淑静高度重视理论和思想建设,勤于工作、甘于奉献。在工作中,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党员和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尽心尽责地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难题,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大家凝聚到一起。
说起外国语学院的党务工作,她如数家珍:“主动服务学科建设是外院党务工作的突出特色,例如青年教师沙龙、‘初为人师’讲座等活动;学生党支部非常出色,举办的外语文化节、重温入党誓词、海外党小组等活动非常具有创新性;东南亚系党支部学科分支繁多,联系组织困难,但特色活动频繁,比如以‘继承北大传统、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的重访红楼党日活动;大学英语党支部,人数占教研室全部教师的44%,而且青年党员很多,是最有活力的党支部之一……”
然而,与谈起外院党务工作的滔滔不绝相比,在说起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她却非常谦虚:“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她不仅努力增强党委及工会的内在凝聚力,还致力于塑造组织的良好外部形象。她率领外院工会积极贯彻院党委和校工会的各项部署,努力创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三年来,外院党委先后组织了考察京郊新农村建设、参观雁翎队抗日纪念馆、参观国家博物馆、考察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等主题党日暨教师集体活动。2010年暑假,外院还组织了“延安行”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革命圣地并援建延安大学外语学院。李淑静作为活动的主要联络人,事先组织党员捐书1200多册,并联系好五位英语系、日语系教授受聘为延安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授,为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李淑静的带领下,外国语学院工会于2009年、2011年连续获得北京大学工会工作先进委员会称号,李淑静本人也于2010年获北京大学模范工会主席称号。如今,主题郊游、外院“春晚”、主题摄影展已经成为外院工会的品牌活动,多次入选校工会“精品活动”。
关怀“老人” 培育“新人”
李淑静在外国语学院党委分管工会、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离退休教职工居住地比较分散,且由于家庭、健康状况等原因,联络、组织的难度比较大。李淑静不怕繁琐,全力配合院党委部署,保证离退休党员教师正常参加学院的主题党日活动。
“无论是在国家博物馆‘探寻和谐之旅,展望复兴之路’,还是在京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感受新农村建设成就’,或是在天津‘寻津门古味,观海河新潮’,离退休教师党员都是我们外院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三年来,李淑静率领院工会继承发扬外国语学院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面向500余名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16个工会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各种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外国语学院有离退休教职工230余名,李淑静和院工会在组织集体活动时,都尽量邀请医生同行,并安排在职教师一对一负责协助,让离退休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出行的快乐。
外国语学院的一大特色就是青年教师比较多。李淑静和院工会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为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党政班子之间、青年教师互相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2009年1月、2011年1月外院分别召开以“服务社会”和“外语学科建设”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暨班主任座谈会,了解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青年教师对学校和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院形成健康长效的良性发展机制。外院还为新上岗的教师举办“初为人师”系列讲座,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介绍教学方法,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拓展训练”,让青年教师们在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潜力、团队的合力、信任的魔力,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
坚守信仰 甘于奉献
李淑静特别提到了自己两次参加国庆游行的珍贵经历。1984年10月1日,李淑静参加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在“小平您好”的历史镜头中留下了一个奔跑的侧影。2009年10月1日,李淑静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随“我的中国心”方阵再次从天安门前走过。时隔四分之一世纪的两次游行,让她感触颇多。
“很奇妙的缘分,跟北大,跟祖国能有这样一种联系”,李淑静解释。“25年前,我作为学生从天安门前走过;25年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从天安门前走过,看到他们青春飞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种参与历史的感觉。”
“我常想,除了在此读书、教书,个人怎样才能与北大的历史有更多关联呢?参加国庆游行,加入亚运会或是奥运会的志愿者队伍,或是像我现在做党务工作,应该都是机会吧!”
李淑静1983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读书,并担任年级首任团支部书记;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年级首批党员;2008年6月至今,担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淑静的成长过程与党结下了不解之缘。谈到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李淑静很坚定地说道“这是我的信仰”。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支持着她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她也把这种信仰带到平时的教学、科研、党政、工会工作中去,时刻以一个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和教师服务。
上一篇:北京大学2011年就业榜样系列报道之新疆就业群体:放歌西部沃土 梦圆锦绣边疆
下一篇:我校“移动图书馆”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