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老有所为在中国的发展:实证、实践与实策国际研讨会”
2011年8月9日至11日,“老有所为在中国的发展:实证、实践与实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老年学、社会工作学、人口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北大,共同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有所为的解决方案,以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的能力和优势,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促进家庭与社区的和谐。
研讨会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社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主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香港择善基金、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东南密歇根州社会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长办公室对会议给予赞助。国家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传发、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王思斌教授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主持了开幕式和主题讲演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等单位的师生出席了研讨会。
老有所为早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性的关键议题。预计到2020年,60及6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6%,到2050年,老龄人口比例更将高达22.1%。中国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已成为日益迫切的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此次大会的基本议题是探讨如何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生产性的社会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就业、照顾他人、辅导孙辈等活动,以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有意义。
研讨会以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的方式展开交流,就老有所为(Productive Aging)的概念和理论,实践领域与各国的实际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参会者指出,中国有丰富的“老有所为”的传统,但是“被动的老有所为”和“积极的老有所为”不足,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要把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结合起来讨论。学者们指出,不能把老年人只看作社会的消费者,实际上老年人也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实践层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帮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有益活动。参会者还就开展老有所为方面的科学研究、服务实践、政策安排提出了建议,表示要积极协作,推进“老有所为”领域的学术合作。
上一篇:2011年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暑期学校在我校正式开班
下一篇:北京大学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绿色成长方案需求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