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六十讲在国子监中学举行
近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六十讲在国子监中学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小龙副教授主讲了“华乐寻根:民间音乐文化的音声瑰宝”。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是东城区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由时任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朱善璐同志建议并倡导的系列公益讲座活动。该活动依托北京大学丰富的国学人力资源与国子监、孔庙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与北京大学合作,按照公益性、普及性、大众性原则,面向社区居民,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
中国的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里的一片奇葩,刘小龙副教授围绕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四个范畴展开讲述,通过对经典音乐片段的赏析,使听众了解到不同地域和形式的民间音乐,深刻地领会了民间音乐创作和表达的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提升了自己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短短的两个小时,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刘小龙副教授精彩的讲授。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十大优秀特色品牌之一,“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自2007年9月启动以来,共进行了9个学期60讲,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讲座课程,涉及“论语”、“孟子”、“大学”、“道家基本精神与现代意义”、“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楚辞”、“宋明理学”、“奥运精神与北京2008”、“论语与现代文明”、“家庭情绪管理与沟通”等内容,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数万名市民通过网络报名参加大讲堂的面授学习活动并从中受益,有力地推动了东城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学习型城区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