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赵化成教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赵化成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战国秦汉考古方面的教授,自1984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为本科生讲授“战国秦汉考古”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秦文化研究”、“秦汉考古专题”、“先秦埋葬制度”等课程;积极组织考古文博学院的集体力量,推出北大全校公选课《中国考古发现和探索》等一批高质量课程;赵化成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讲授的课程既反映学科前沿,又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受到学生普遍欢迎。赵化成在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奖,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连续三年获得教学方面的奖励是对其贡献的最好说明。
赵化成同时还承担考古文博学院基础课田野考古实习课程的领队老师任务。田野考古实习是考古文博学院最重要的基础课,田野实习也是最辛苦的课程,一次实习整个一学期,要将二三十名没有任何动手能力的学生培养成能挖掘、能绘图、能记录、能与农民打交道的行家里手,领队老师要以身作则地手把手地教学生,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2006年开始,为了分担考古文博学院其他教研组的实习压力,赵化成领导的汉唐教研究组开始参与三年一次的本科生实习的轮换,赵化成亲自担任那个年度的领队,此时距他因为癌症而切掉一片肺叶不过三四年。学院领导特别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要求他待实习进入正常状态后回北京休息,工地可由其他老师带领,重要事情向赵化成汇报决策即可,但赵华成觉得田野发掘实习特殊,连续性强,中间离开不仅会影响工作,也影响学生学习。整整一个学期,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发掘工地。辛苦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2006北大在甘肃礼县的田野考古实习,清理出一座秦国早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同时期的乐器坑,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编钟、编镈和石磬,在考古界引起轰动,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9年,赵化成再次带队在山东举行的田野考古实习,又像在甘肃一样,整整4个月都与学生一起在工地上,发掘出来的冶铁窑炉、宫殿遗址等,都是汉代考古上突破性发现。
高超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近二十年来赵化成独领战国秦汉考古之风骚,每年报考他研究生的学生很多。赵化成每年度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2篇,指导本科生挑战杯等科研论文多篇。先后指导硕博生25名,指导国外高级进修生6名。现指导在读硕士5名、博士生3名。他所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质量普遍比较高。赵化成对事业、对同学的热情付出,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1999年,赵化成获得北京大学第五届“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2008年,赵化成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十佳教师”称号。
今年,赵化成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这既是对他二十余年来教学生涯的肯定与表彰,也是市教委“充分发挥名师教学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教授上讲台’工作,推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开展,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