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学生姓名: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联系电话:
北大未名咨询电话
清华留学报名
 
 
 
 
 

北京大学举办“新媒体时代记者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

   2011年11月8日适逢第十二届中国记者节,“新媒体时代记者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鸣锣开坛。本次高峰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是首届新传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媒体不落伍 要“成为新媒体”

现场几位来自传统媒体的业界嘉宾解读了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思考和策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指出,电视已经被互联网融合,甚至吞噬,成为新媒体的一部分。他要求自己负责的栏目都要开通官方微博,明年春晚也将首次以微博的形式与观众互动。

新华社音视频部视频节目专线副总监朱玉认为,新媒体与新技术让未来变得不可预知,“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会把不在乎他们的人扔到太平洋里。”朱玉用新华社80周年纪念片《传奇》里一句话来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

谈及如何面对新媒体,一位老领导的话让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记忆犹新:“你必须去面对它,承认它,利用它,直到成为它。”

做直面挑战的记者 做“时代的医生”

“如果满大街都是大夫,生病时找谁?”许文广认为,对于电视来说,在内容不发达的年代是“渠道为王”,而现在是“内容为王”。作为传播内容的记者,应该具备多媒体营销的能力。

卢新宁提出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精气神”:“精”,即不迷信权威,不盲从舆论,不首鼠两端;“气”,即朝气、勇气、锐气、正气、静气;“神”,即保持清新的文风,真诚的态度,激情的胸怀。

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叶蓁蓁指出,新媒体把过去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传达出来,但也常常把理性的声音淹没。网络舆论动摇一切旧权威的同时也使新秩序陷入迷茫,网络需要具备新的确定性和可靠性。在网络时代,记者遭遇了话语权被削减、判断力被干扰的挑战,“要重建公信力,只能基于长期的、理性的、负责的声音”。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提出,专业记者应学会在海量信源中提供增值服务。“在中国,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在和所有的同行竞争,做不到最好,几乎没有办法生存。”

业界兼职导师第一课:立足中国实际

作为首批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业界兼职导师,几位媒体人和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与人生体悟。曾在地方挂职副县长的许文广认为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从事评论工作的卢新宁则认为12年记者经历让她学会在评论中看见社会背景,在单体事件中看见广泛的社会情绪。

提问环节中,有关Tweeter的话题引起了热烈讨论。王烁认为Tweeter的技术平台开发已经停滞了一段时间,国内微博则在巨大竞争压力下,快速进行技术革新。叶蓁蓁提出,国家只有自己人最清楚,别人的药方是不可靠的。祝华新则认为,对于中国媒体人来说,Tweeter作为价值参照系即可,如果要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新浪微博、天涯bbs、国内各大网站、传统媒体借鉴的意义更大。他还建议新闻学子在使用微博时,不仅是媒体人,草根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也需关注,避免只接触一种价值取向,避免对中国国情产生幻觉。

就几位业界导师的发言,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强调:“实践是我们最重要的课堂。在当下实践中,新媒体的变化真实地发生着。业界导师给我们理论的总结,也给我们实践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感谢业界导师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207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021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出国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本科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