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访问北京大学
11月11日上午,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克劳德•关塔努齐(Claude Cohen-Tannoudji)教授应邀来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图书馆北配楼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目为“原子物理学进展:从光抽运到超冷原子” (Advances in Atomic Physics: From Optical Pumping to Ultracold Atoms)的报告。报告会由北京大学量子电子研究所所长陈徐宗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量子电子研究所周小计教授、陈景标教授等出席了报告会。
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是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量子电子研究所客座教授,1996年欧洲物理学会量子电子学奖获得者。1997年由于对激光冷却和原子捕陷的理论发展所作的贡献,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朱棣文教授(Steven Chu)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院菲利普斯(William D. Phillips)教授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本次报告会中,关塔努齐教授首先讲解了光抽运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特点,介绍了利用光抽运原理实现的几个科研新发现及其重要意义。他回顾了激光器发明和进步的历史,并详细阐述了利用激光进行原子制冷的原理,即利用激光的辐射压力作用在原子上,使原子减速并维持低速状态,从而达到原子制冷的效果。克劳德•关塔努齐还详细讲解了几种不同的原子制冷的具体方案和方法,然后介绍了囚禁原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随后,他展示了超冷原子的具体应用,包括原子钟的精确定时等等。最后,他还讲解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和超冷量子气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王义遒教授也代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向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赠送了北京大学“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名家讲坛水晶纪念牌及北京大学漆盘。
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还现场发布了他的新书《原子物理学进展》,和大家分享了撰写该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介绍该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为该书的中文译者,王义遒教授也进行了发言。
在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克劳德•关塔努齐教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用掌声对克劳德•关塔努齐的精彩报告表示了感谢。
上一篇: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举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全国青年论坛
下一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京举行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