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教授访问北京大学
2011年11月15日,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邀请,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筹办,美国著名学者、《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毛泽东、中共与中美关系”的精彩演讲。演讲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主持。
演讲会开始前,郭建宁教授简要介绍了特里尔教授的学术生平和成就,并重点介绍了特里尔教授与中国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渊源。特里尔教授用中文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的感谢和访问北京大学的欣喜之情。
特里尔教授在演讲中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以人物和政策关系为要素,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国际、国内关系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分析为主旨,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描绘和述评。他把中美关系的发展分成了几个历史阶段,概况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中的作用,对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特里尔教授认为,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开始于延安时期,美国由于需要重新估计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而派出外交官和记者访问延安,开启了中共与美国关系的新时代。由于美国国内阵营的分布和对中国发展的估计,美国在抗战和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总体上秉持扶蒋反共的政策。从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封锁台湾海峡开始,中共与美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对抗阶段。中美关系的解冻是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由于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的转变,美国的地缘政治外交促成了中美关系的和解。这种相对缓和和友好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就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看,中美之间在战略利益上总体而言是相互需要、相互补充的关系,但中美之间随着各自国际地位和国内发展状况的改变也会面临坎坷。在演讲中,特里尔教授对各个历史阶段影响中共与中美关系的要素概况为几个关键词,画龙点睛地勾勒了一副政党、国家关系演变的气候图,让听众更清晰地把握了这一复杂关系及其变化的线索。
在主题演讲部分结束之后,特里尔教授还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朝鲜战争、大国崛起经验等方面的提问,并特意留下了一段时间给听众签名。
特里尔教授是继不久前访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之后第二个到访并演讲的著名学者,他的到来吸引了校外很多单位和校内学者、师生的参见。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不少人一直站着听完了演讲。
特里尔教授是西方中国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名著《毛泽东传》一经出版就被译成了多国语言,仅在中国就销售超过180万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邀请特里尔教授来访问,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系列国际学术交往和外事交流活动之一。
上一篇:我校40位同学荣获“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下一篇: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教授来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