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凤校长视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周公庙遗址的田野考古实习工作
11月1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秘书长杨开忠、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周公庙遗址的田野考古实习工作,并看望在这里的北大师生。中共宝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赟,宝鸡市副市长丁琳,岐山县县长田来锁等领导陪同视察。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以2003年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在此发现两片西周甲骨为契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迄今为止等级最高的西周贵族墓地和数量最多的西周甲骨。八月底以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师生五十余人在此开展田野考古实习。
上午十点,周校长来到发掘现场,在听取了发掘领队雷兴山教授的情况介绍后,下到探方,与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师生亲切交流,询问遗迹的有关情况,并拿起一把手铲,和同学一道清理遗迹。
周校长随后来到国家文物局委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举办的“田野考古培训班”学员所在的发掘区,与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考古机构的学员们亲切交谈,并现场观摩了一片完整的西周卜甲的出土过程。
周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周文化博大精深,岐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能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极为宝贵的机会,希望同学们一定珍惜。他称赞北大师生的辛勤付出,也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他同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常怀感恩之心,以优秀的实习成果回报学校和当地的乡亲。
周校长仔细观察古代遗迹
临近中午,周校长一行来到师生驻地,听取了徐天进教授关于周原和周公庙遗址十余年的考古成果汇报,2009级学生代表孙雪静向周校长汇报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周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考古是北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几十年来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考古文博学院几代师生的艰苦奋斗分不开。他鼓励同学们要继承这一光荣传统,感悟“吃苦也是一种财富”。他对大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深表欣慰,表示回学校后会与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讨论,尽量改善实习条件。并期望考古文博学院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校长认真听取师生汇报
周校长的讲话获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随后,周校长在工地食堂与同学共进午餐,热烈交流,并与全体同学及田野考古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
周校长在工地食堂与同学共进午餐
下午,周校长一行来到西安,与陕西省文物局赵荣局长展开工作会谈。赵荣局长首先就北大这些年来在陕西省开展考古实习与研究对陕西省考古水平的促进与提高表示感谢,并就陕西省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考古学进一步开展合作提出以下四项建议。第一,与北大共建在陕西的考古实习基地。第二,进一步拓展合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三,陕西向北大进一步开放文物资源,借助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及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共同开展面向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的考古与文物保护人员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第四,实施“陕西文物进北大”计划。周校长感谢陕西省各级政府主管机构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多年以来对北大师生在当地的教学实习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并非常赞成陕西省与北大在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合作的建议,表示北京大学将全力支持上述计划的实施。
周校长一行出席了陕西省省委书记、北大杰出校友赵乐际的招待晚宴。赵乐际书记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不仅支持与北大在考古文博领域的合作,还希望北京大学在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其他领域给予陕西省更全面的支持。周校长表示,“这是北大的荣幸,也是北大责无旁贷的责任”,北京大学将在更多领域与陕西省展开合作。

周校长与赵乐际书记等合影
晚餐后,周校长还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伟琳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省研究院标本室、文物修复实验室,并欣然提笔写下“心遊万古”四个大字作为留念。
上一篇:朱善璐书记出席重庆市委召开的北京大学在渝选调生座谈会
下一篇:北大校长周其凤出席鲁能巴蜀中学举行的北京大学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