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工作研究阵地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校举行
12月2日上午,由北大青年研究中心发起,北大、北京理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三校共同策划的“高校青年工作研究阵地建设交流研讨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青山、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周举坤等两校学工系统十余名干部教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查晶,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德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郭晓春以及来自学工部、校团委和青年研究中心的《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部专、兼职编辑等我校学工系统近十位同志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青年研究中心主任、《北大青年研究》主编蒋广学主持。
蒋广学首先向与会同行介绍了北大青年研究中心和杂志编辑部的基本情况、主要职能以及《北大青年研究》立足学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所确定的工作理念和编辑机制。蒋广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示和梳理了近两年来《北大青年研究》的运行和发展情况:
一方面,强调“依靠实践、服务实践”是办刊根本。《北大青年研究》的栏目设计紧密贴合学生工作实际,在编辑组稿上注重实际工作特色较强的经验总结性文章,推动实际工作水平提升,在专题选择和主题设计上及时向校内外专家学习请教,提升杂志的分析研判能力和对实践问题的理论把握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编辑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办刊质量;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化、专业化、精致化”是办刊理念。《北大青年研究》致力于把握教育领域最新形势发展和实践领域最新理论视角,紧跟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焦点,通过深入了解实际工作问题和青年思想动态,及时设置新的专栏和选题,并采用社会学科的专业方法和思路研究问题,开展调研和写作,获得新的研究成果,以规范编辑流程、出刊程序,狠抓工作细节,强化品牌观念,提高精致程度。
随后,学工部副部长查晶结合北大贯彻十六号文件的思想要求,针对“如何办好《北大青年研究》刊物”做了回顾和探讨。查晶回顾了《北大青年研究》的创办初衷,对刊物目前较为完善的办刊机制、优秀的刊物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立足于刊物的主要内容,强调学校学生工作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拓展的互动性,以及刊物作为学工系统工作研究平台对促进学生工作开展、提高学工干部的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希望学工干部以《北大青年研究》为理论交流平台,与各位同行深入交流,积极思考、共同进步。
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青山和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周举坤分别基于各自院校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张青山副院长简述了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工作机制和人员配置,分享了北理工作为军工院校,通过专家报告、院长论坛、班级表彰等特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实现人生价值,回馈社会。他表示,北大青年研究中心的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有利于加强理工院校学生工作的人文关怀,对推进北理工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和引导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周举坤副处长结合首都师范大学的办学重点和学生特色介绍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北大青年研究》的办刊理念和办刊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精致化发展有重要参考作用,首师大正重点加大对学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发扬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指导学工教师深入“第一课堂”进行辅导实践。
各位与会代表还就学生工作领域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对下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建设取得一致意见。
本次高校青年工作研究阵地建设交流研讨会紧扣“科学化”、“精致化”的工作要求,结合当今高度教育的发展趋势,立足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实际,为高校学工系统的经验互通和共同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青年研究中心通过深度的校际交流和成果展示,向兄弟院校全面介绍了开展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旨在利用当前信息化、开放化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当前高校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转型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