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到美国大学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上课了
在美国,学生申请到了大学,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上课了。
曾经在中部堪萨斯大学就读的王彦婷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堪萨斯大学有不少通过中介申请来的中国学生,但是学校会根据托福成绩的高低安排入学语言考试,如果没有通过就需要在学校先学习语言。这样的语言课程一年学费在2万美元左右,每个学期都有考试,只有考试通过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业。
王彦婷在入学时就参加过这样的语言考试。她说,考试要考听力、阅读和写作,比托福还要难。她认识的一些中国留学生考了几年都通不过语言这一关,无奈只能放弃在美国上大学。
然而,在美国上了大学,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万事大吉。即使在社区大学上学,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淘汰率。洛杉矶帕萨迪纳城市学院(PCC)国际学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每学期成绩都要拿到70分以上才算及格,而且各个学期成绩要累加平均,连续两年不及格就会被劝退。
在美国读大学,理科比文科学业更繁重一些。沈立晖说,上学的时候每天从早上9点上课上到下午6点,写作业要到深夜。她说:“对于我们理科生,两三点睡觉是家常便饭。”
在美国上学的留学生,几乎都有打工的经历。寇李易之在UCLA计算机专业上学,他告诉记者,国际留学生打工很受限制,一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时,而且限定在学校内部。 学校内的工资也相对较低,再加上学习非常繁忙,不太可能用打工的钱支付生活费。
同样专业的沈立晖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说,大二的时候还在学校里打工,但是学业很重,打工只坚持了一个学期。
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初到美国的留学生还遇到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上的困难。
王彦婷告诉记者,在美国中部不少城市,当地人不关心外界的信息,甚至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在她上学的时候,很多当地人都没有见过中国留学生,于是常常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当时我觉得自己和当地格格不入,所以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
相对中部的学校,美国东西部的生活丰富一些,但仍然比不上中国的多姿多彩。寇李易之说,生活上,美国比中国枯燥不少。但是,学校鼓励学生们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能在大学中遇到行业中的顶尖人物,让他很喜欢美国的大学生活。
李梓铭也说,在美国的学校里,不同种族同学相处的经历是一种财富。
在英国读本科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万至3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学费和生活费,三年本科读下来,家里起码要准备100万元人民币。
英国:三年本科100万
虽然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比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贵,但英国有高质量的教育,众多的名校,又是最地道的英语(论坛)国家,因此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其中就有越来越多跨越重洋而来的中国年轻人。
英国本科学士学位学制一般为三年,但有些大学的某些特殊专业要求读四年或以上,如医科。在英国人眼里,医科和法律专业是最难考取也是最难读的专业,因为这两种学科的共同点是“人命关天”。
人民币升值是留学福音
目前英国大学本科的学费一般一年为8000~1.4万英镑(约合7.9万~13.8万元人民币,1英镑约合9.96元人民币),其中艺术和设计专业的学费都在1万英镑(约合9.9万元人民币)以上。
在生活费用上,英国移民局今年对留学生签证政策进行修改,其中就把原来建议的生活费有所提高,原伦敦地区领馆建议生活费为每月800英镑(约合7920元人民币),现在提高至每月1000英镑(约合9900元人民币);原非伦敦地区建议生活费为每月600英镑(约合5940元人民币),现提高到每月800英镑(约合7920元人民币)。这与一些留学生对《环球》杂志记者的介绍基本一致。
英国留学生活费用主要就是住宿费,水电费、煤气费和网费等住房的杂费大部分都是和房租一块交。这些费用也是因地区而异,伦敦地区要贵些,伦敦以外的地区则相对便宜。日常花销中还有伙食费、电话费和交通费等。英国伙食费不算太贵,但交通费则比较贵,且这两年每年都在增长。
以上只是最基本的费用,还不包括其他费用,如学习用具费用、同学间的交往花费。有些学科比如艺术专业的额外费用会更高,在英国学习时装设计的一位学生对记者说,她在画图和服装打板课程上需要买一些纸和布料,而英国的这些用品要比国内贵一倍还多。
在英国读本科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万至3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学费和生活费,三年本科读下来,家里起码要准备100万元人民币。
这两年人民币升值使留学英国的费用有所降低。英镑兑人民币从原来的1﹕15到现在已经跌破10元关口,学生一年可减少近1/3的费用。此外,留学担保金是学生所学课程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总和,人民币升值使得赴英的留学担保金也相应降低。
多种打工选择
英国大学普遍有奖学金体制和校外打工体制,这使中国的工薪阶层也能把孩子送到英国留学。
英国允许留学生在平日和节假日期间分别有20小时/周、40小时/周的打工时间。其中还有学校组织的免费打工,主要与所学的专业有关。
留学生小璇介绍说,学校网站上经常有某个设计工作室招聘免费打工者的信息,做一些杂活,如服装编织等活,但是没有报酬。他们参与这些工作室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要丰富自己的经历,了解国外类似工作的流程等。
在社会上打工的种类就各式各样了,例如在饭馆、酒店、电影院、超市等。留学生爱丽丝说,在餐馆打工可以省下饭钱,在商店打工可以享受员工折扣。她现在一家影院打工,主要因为她本人喜欢看电影,所以就可以免费看各种大片,再加上工作环境都是英国人,所以对语言也是很好的提高,而且有了不同于学生的朋友圈子,会有更多不同体验。
另外,如果有可能,留学生会尽量申请入学奖学金。据介绍,英国大学对获得录取通知书并且通过奖学金申请的学生会给予1000~3000英镑/年(约合9900~2.97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英国大学奖学金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学习成绩突出;二是体育成绩优异,类似国内的体育特长生;三是学校的赞助者针对不同科目设立的奖学金,理工科偏多,相对来说文科较难拿到。根据贡献不同拿到奖学金的数量也不一样,一般来讲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开销。中国学生可大胆尝试申请此类奖学金。
成长的烦恼
在留学之前,仅有充足的银行存款和已经到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远远不够的,留学生涯将面临许多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具体问题:如何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生存?如何战胜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和不适应?如何独自承担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做好资金以外的其他准备。
一位在英国的小留学生对记者说,他刚开始时觉得一切都很困难,离开了家人,离开了国内的朋友门,心里经常觉得很闷,到了最后一跟家里打电话就哭。他说,那时没办法跟人正常交流,基本上过着连比划带猜的生活。每次放学回家就躲到房间,在床上,躺着躺着就睡着了,起来的时候差不多是四五点的黄昏时分,心里特别特别难受。
这位学生一度做了一个日历,过一天划一天,数着回家的日子。
语言当然是中国留学生需要过的一关。许多中国学生初来英国时,忽然进入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完全懵了,不知如何应对。
小璇说,她在英国上第一节课时,听完课就哭了。老师问她为什么,她说她都没有听懂,很着急。老师安慰她说,慢慢来,会慢慢适应的。后来她坚持开口,与同学交流,进步很大,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
小璇说,她算是幸运的,碰上了好老师,好同学,经常鼓励她。有的中国学生就没有她那么幸运了,有的老师会讥讽你,说你语言不成了,要挂科了等等。
留学生爱丽丝对记者说,许多中国留学生来了,同中国人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他们很少同当地学生交流。
她建议,留学生应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和交一些朋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和英语能力。
例如一些留学生参加了大学里的慈善机构,主要是筹款,并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他们了解了英国社会,增加了经历,结交了朋友,也提高了英语水平。
现在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也是他们在国外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些留学生说,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有过做夹生饭或糊锅的经历。例如,他原来不知道面粉还有许多种类,有普通粉,还有自发粉。有一次他们几个学生买了面粉想做面条吃,按照网上教的办法做好后,放在那里,发现面条竟然“长胖”了。
还有的留学生说,刚到英国想买苹果吃,竟然买成了英国人做苹果派的一种苹果,非常酸,很难生吃。
现在提起这些有趣的经历,这些留学生还回味无穷,感觉很有意思,虽然有苦涩,更多的是收获。
上一篇:分析留学英国遭拒签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了解澳大利亚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