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成立周年战略研讨会暨《华语电影: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首发式”在校举行
6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成立周年战略研讨会暨《华语电影: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首发式”在中心会议室举行。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叶朗,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蒋朗朗,社科部常务副部长萧群, 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总支书记邹惠,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中国视协电视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丹彦,中影集团副总经理乐可锡,中坤集团副董事长李红雨,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著名编剧王兴东,著名导演田沁鑫,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中国视协评论委员会秘书长、《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电影艺术》主编吴冠平,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北大培文总经理高秀芹,中心副主任吴言动等校内外30多位领导、老师、学界业界专家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
刘伟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大学对中心成立一周年及丰硕的成果表示祝贺,对专家们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心在搭建学术平台和促进影视领域重要学术问题的探讨、影视戏剧批评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心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他希望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中国影视戏剧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蒋朗朗、萧群也在致辞中对中心一年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李红雨代表未能与会的中坤董事长黄怒波校友表示了真诚的祝贺之意。
陈旭光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了中心成立一周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中心的工作主要围绕学术论坛、品牌活动、创作展演、合作交流研发四个方面展开:主办或联合主办“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与市场推广”、“2011世界华语电影论坛”等多个高端学术研讨会,出版华语电影国际会议论文集《华语电影: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承担国家各部委、中央级影视传媒机构委托的研究课题;通过举办“北大首映”等活动,加强了影视主创、专家学者与北大师生的交流互动,对影视戏剧创作生产领域的最新现象、最新趋势发出学界的声音;整合和发挥北大影视戏剧创作的人才优势,通过举办“新写作计划”等,大力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影视戏剧编、导、演人才,为制片机构提供剧本策划、创意研发等多方面支持,并努力策划创意开发若干高品质的影视作品,推动学术、创作成果的转化。他表示,中心刚刚成立一周年,尚在蹒跚学步,希望各位专家在本次座谈会上畅所欲言,为中心未来的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与会的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对中心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建议。
王丹彦建议中心立足高端,开放视野,跨越门类,开展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艺术等之间的比较研究,互动性及横向产业链开发等新问题的研究。
章柏青认为中心的发展既关注理论动向,也密切与业界结合互动,起到推动电影文化的作用。饶曙光认为面对业界和电影市场的变化,中心应加强对高水准有市场的商业电影的关注,争取阶段性地对电影发展作研讨和调研报告,电影资料馆愿与中心深化这方面的合作。黄会林教授表达了北师大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与中心合作的意向,乐可锡副希望中心的研究工作不仅仅是总结,也要力求前瞻,预测未来趋势,为电影融投资和创作生产提供指导。
著名编剧王兴东提出,影视戏剧中心对创意、编剧非常重视。中国电影到了非解决原创问题不可的时候了,谁拥有了创造性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希望中心在这方面下工夫。田沁鑫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回应了王兴东提出对原创的重视,他说,中心开展鼓励原创的青年编剧“新写作计划”,在北大展演了多出剧目,举办了《四世同堂》研讨会。这些都证明了中心对剧本原创的重视,虽是刚起步,但有信心在未来成就更大的格局。
张德祥认为中心应该利用北大的权威平台重点抓一些影视戏剧的焦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从多侧面发出声音。
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在总结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对中心的支持协作表示感谢,他归纳大家的建议,认为中心可以在剧本创作与编剧理论研究、影视戏剧原创理论建设、进行影视戏剧数据调查并就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等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