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韩玉娘》即将在北京大学上演
高雅艺术是伟大艺术家们留下的雅俗共赏的作品集合,如同浩瀚的大海,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和艺术宝藏。高雅艺术在高校的普及,对我国素质教育工作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大学是青年学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世界观的确立、方法论的形成以及素质素养的提升都在这一阶段,艺术教育塑造人格的重要意义在此凸现。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审美有较高层次的判断,更容易理解经典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蕴藏的深刻内涵,更可能与高雅艺术产生共鸣,乃至发生超越时空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为加强美育,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自2005年开始联合主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政府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把中外相关艺术领域的经典作品和优秀剧目送到高校,为青年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013年金秋时节,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携京剧《韩玉娘》(全本)走进北京大学,将于9月18日(周二)晚7:00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为广大师生送上一场国粹盛宴。京剧《韩玉娘》根据梅派代表剧目《生死恨》改编,讲述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犯,韩玉娘、程鹏举沦落敌营为奴,被敌将强令婚配后悲欢离合、饱经劫难的不幸遭遇。韩玉娘是《生死恨》的女主人公。
在多姿多彩的梅派代表剧目中,《生死恨》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深刻社会影响的一出戏。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梅兰芳先生出于艺术家炽热的忧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把自己的艺术融入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 1936年,京剧《生死恨》在上海与观众见面,梅兰芳扮演韩玉娘,该剧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反响极大,引起当时上海社会局日本顾问的惊恐和不安,企图禁止上演,而梅兰芳以观众要求为理由,严词拒绝,照演不误。《生死恨》遂成为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出爱国名剧。
改编本保留了原剧 “织房入梦”“夫妻永别”“耳边厢”等经典唱段、唱腔;减去了与剧情无紧密关联的场次、角色,解决了原剧过于冗长的问题;对剧中主要人物韩玉娘围绕主题着力刻画,突出她爱国情深、重情守义和坚贞贤惠的品格;对剧中另一主要人物程鹏举由小生改为老生扮演,以适合分别多年的年龄跨度。特别是最后一场,描写韩玉娘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强忍患难夫妻才重逢又诀别的巨大悲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剧中“圆场”“水袖”演绎的一段【高拨子】足见演员表演功底。改编本《韩玉娘》经过精心再创造,由原来《生死恨》的四个多小时改为两小时二十分钟,成为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
此次国家京剧院赴北大演出,主人公韩玉娘和程鹏举分别由梅派青衣董圆圆与奚派老生张建国饰演。董圆圆,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拜梅葆玖先生为师,2001年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张建国,中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派杰出传人,梅兰芳金奖(1993)、程长庚大奖(1996)、梅花奖(2002)、中国京剧节金奖(2004)得主。在演出前,北大京昆剧社的师生还将与艺术家进行现场交流。
高雅艺术迈进大学殿堂,使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更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亲临现场观摩高水准专业艺术团体演绎经典、与名家现场交流,对北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无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有着优良艺术教育传统的北京大学来说,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其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腾飞。
经典永恒,愿高雅艺术飞进北大,飞向全国各地的高校,飞进千万学生的心田。
领票时间和地点:
校团委:9月14日、17日(11:30-14:00),教育学院北侧
校工会:9月13日起(9:00-11:00,13:30-16:30),老生物楼111室
大讲堂:9月14日起(9:30-13:00,15:30-19:30),售票处
以上领票点请凭本校有效证件或校友卡领取,每证限领2张,发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