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萨苏笔下的形形色色的日本文化”首场讲座
10月12日晚,本学期图书馆“北大读书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首场讲座——“萨苏笔下的形形色色的日本文化”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谈判协会、北大国学社共同举办,图书馆肖珑副馆长主持。正值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之时,对中国和日本文化都有深度了解的萨苏及其讲座主题吸引了北大师生。萨苏在讲座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日本和日本文化,使得在场师生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和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自省:了解邻国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beida/ 在日本生活多年并娶了一位日本女性为妻的萨苏,谈起日本文化自然有他自己的切身体会,比媒体报道显得更真实、可信与鲜活。萨苏谈到日本人的性格,他认为日本是海洋民族,国土周围都是汪洋大海,他们有着天然的孤独感。说到日本人对传统的保留与坚守,萨苏认为了解日本文化,其目的不仅是了解日本人,也是了解我们自己。萨苏在日本社会感觉到的是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日本人保留了中国人在几次动荡中丢失或者销毁了的文化与传统,如一本明朝时印制的古籍,如他们保留至今的传统的结婚仪式,我们感到新鲜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自己丢掉的。他谈到日本人对规矩和等级的服从,日本人很注重规矩,哪怕是形式化的规矩。他们也服从于等级,萨苏认为我们向日本学错了的一点就是教育中的等级。中国一定要向日本学习的是他们守规则的一面。规则就是要守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很多时候恰恰以违反规矩而窃喜甚至引以为荣,这些违规增加了社会交往成本,降低了沟通效率。
萨苏在讲座中
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萨苏表现得更为精彩。有同学让他评价中日国民素质,他强调: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们之间的异质性很强,素质差异很大,有素质极高者,也不乏低素质者。甚至,中国人彼此之间的差异会大于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差异。外国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个别中国人的言行来评价中国国民素质,这是片面的。萨苏以他本人在日本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证明,在美国和日本的中国人素质都非常高。关于钓鱼岛,反日还是亲日?萨苏被问到这个问题。萨苏说抵制日货的效果并不明显,最有效的方式也许是停止向日本出口中国的大葱和白菜,因为日本对中国农产品的依赖程度实在太高。中国媒体一直宣传中日友好,一衣带水,萨苏认为国家之间只存在永远的利益,我们了解日本不是要友好,也不是要为敌,而是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再反思我们自己的,从而自强。
最后,肖珑副馆长代表读者向萨苏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赠送了精美的礼物。之后肖馆长还隆重推介了图书馆本学期即将举办的下两场北大读书讲座——10月26日吴黎耀华的“从留学生到总统顾问”和中文系韩毓海的“天下兴亡事,江河万古流:谈《五百年来谁著史》”,敬请广大师生关注。
上一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朋辈成长计划”之2012级本科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校举行
下一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爱乐传习”项目启动仪式在校举行